时间: 2025-05-04 02:5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2:32
水调歌头(招八窗叔托疾再和)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
咫尺阻西东。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
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
抵掌共谈空。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
在这场蓼花雨中,几阵桂树的微风轻拂。
靠着拐杖悠闲无事,正打算与友人在小山上共醉。
阮郎为何如此清瘦,这样的苦恼让我感到无奈,
相隔咫尺却阻隔在东西两边。
秋色如此浩瀚,难道可以不向诗翁致意?
门前的事,都无需询问,尽可抛开,随意饮酒。
纷扰的事物如耳边的嘈杂,富贵就如那大槐宫。
何必惜别,振衣而起,大家一起倚栏而笑,
拍掌共谈,聊聊空话。
如果好朋友不来,便推枕卧于云松之下。
阮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咏怀诗》著称。他在文中常流露出对政治的失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阮郎清致”,暗指诗人在生活中追求的高洁理想。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真,号景斋,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因病卧床之际,借助与友人的交流,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李曾伯的《水调歌头》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友谊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结合在一起。诗开头以“蓼花雨”和“桂枝风”引入,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宁静氛围,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以“杖藜多暇”表现出自己因病而不得不依靠拐杖的无奈,进一步引出与友人共醉的渴望。
而“阮郎清致”这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对友人身体状况的关心,表现出一种温情与忧虑。紧接着的“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自然的感悟,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友情的珍惜。最后以“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收尾,意在表达即使友人未能相聚,自己依然可以在自然中寻找慰藉,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杖藜多暇”与“准拟同醉”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达出一种在困境中对自然与友情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阮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杖藜多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秋色浩如许”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诗的最后一句“推枕卧云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