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輓赵秋晓》

时间: 2025-07-28 20:37:13

诗句

取友惭何益,论昏不厌贫。

亦公自为德,而我竟奚因。

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

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37:13

原文展示:

《輓赵秋晓》
作者: 陈庚 〔宋代〕
取友惭何益,论昏不厌贫。
亦公自为德,而我竟奚因。
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
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与愧疚,认为与朋友的交往并无实质益处,讨论生死也无所谓贫富。即使朋友有德行,我又能得到什么呢?事情的缘由太过浅薄,言语虽深却已濒临死亡的境地。临别之时,心中所念的情意深切,生死之间,真情可见。

注释:

  • 取友: 交朋友。
  • 惭何益: 愧疚有什么用呢。
  • 论昏: 讨论生死。
  • 不厌贫: 不以贫穷为耻。
  • 自为德: 自身有德行。
  • 奚因: 又能得到什么。
  • 事巧缘何浅: 事情的缘由何其浅薄。
  • 言深死已濒: 言语虽深,但已临近死亡。
  • 枕边: 临终之际。
  • 呼别意: 诉说离别的情意。
  • 生死见情真: 生死之间,感情真实可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作品常以真挚、直接的情感表达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朋友生死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惋惜。诗中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在生死面前人际关系的脆弱和真诚。

诗歌鉴赏:

《輓赵秋晓》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挽诗,诗人用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取友惭何益,论昏不厌贫”,道出了与友人交往的困惑与无奈。即便是朋友的美德,也无法改变自身的处境,友谊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接下来的“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则表现了事情的复杂与简约,对生命的讨论在死亡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最终,在“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中,诗人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真实情感的诉说。生与死的交错,映衬出友情的真实与珍贵,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友情的珍贵,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取友惭何益: 交朋友的愧疚并没有什么益处。
  2. 论昏不厌贫: 讨论生死时对贫穷并不感到厌烦。
  3. 亦公自为德: 即使朋友本身有德行。
  4. 而我竟奚因: 但我又能得到什么呢?
  5. 事巧缘何浅: 事情的缘由太过肤浅。
  6. 言深死已濒: 语言虽然深刻,却已临近死亡。
  7. 枕边呼别意: 在枕边呼唤离别的情意。
  8. 生死见情真: 生死之间,真实情感才得以显现。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取友惭何益”与“论昏不厌贫”的对比,加深了生死离别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在生死面前,真情的可贵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友情,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 生死,暗示生命的脆弱。
  • : 物质的匮乏,反映人际关系中的困境。
  • 别意: 离别的情感,强调人生的无常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取友惭何益”,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交朋友的愧疚没有好处
    B. 交朋友是有益的
    C. 友谊无关紧要
    D. 朋友之间没有愧疚

  2.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与惋惜
    D. 平淡无奇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庚的《輓赵秋晓》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思考与生死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更为抒情,后者则更为豪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红衣 其一 将入楚作,用白石韵 惜红衣 惜红衣·红鹦鹉 惜红衣 白石此词日字非韵也,叔问独以为当叶。姑徇其说,重和一首,不足以云勇 惜红衣 惜红衣 立秋后五日同梅生重泛荷湾和石帚韵 惜红衣 花县独松岭干校 惜红衣 咏荷花紫草 惜红衣 风雨萧槭,奇忧袭人,夜起复用韵作一首 其二 惜红衣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萍水相遇 水污染 耸视 男女别途 环肥燕瘦 是古之罪 行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静电感应 至字旁的字 握粟出卜 放诞不拘 包含仪的词语有哪些 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空头冤家 支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