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1:4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1:45:05
《眼儿媚二首 其二》
一丝疏梦湿红楼,阁住几多愁。
者般凉夜,者般风雨,乍过今秋。
更更惯抒孤衾絮,欲睡又还休。
啼螀远起,疏灯半减,事上心头。
一缕淡淡的梦湿润了红楼,屋内积聚了多少愁绪。
这样的凉夜,这样的风雨,转眼又到了秋天。
渐渐习惯了在孤独的被子里辗转反侧,想要入睡又无法安然入眠。
远处的蟋蟀啼鸣,微弱的灯光逐渐暗淡,心事在脑海中萦绕。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的词人,生于1710年,卒于1777年。他的词作以清丽、婉约见长,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眼儿媚二首》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李慈铭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孤独和愁苦的感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内心世界。
《眼儿媚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而优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一丝疏梦湿红楼”,用梦境开始,暗示着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模糊与交织。红楼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阁住几多愁”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阁楼的高处也暗含了孤独的深度。
诗中“者般凉夜,者般风雨,乍过今秋”描绘了秋夜的萧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愁苦与寂寥。这里的“乍过今秋”不仅表明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后面的“更更惯抒孤衾絮,欲睡又还休”,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习惯与无奈,想入睡却又无法沉沉入梦,情感的纠结与挣扎一览无余。最后一句“啼螀远起,疏灯半减,事上心头”,蟋蟀的叫声和微弱的灯光共同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孤寂,心事重重更让人感到无奈。
此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充分展示了李慈铭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孤独的深切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愁苦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词测试:
“一丝疏梦湿红楼”中的“红楼”指的是:
A. 诗人的家 B. 诗人的情感寄托 C. 一座楼房 D. 一种文化象征
答案:B
“乍过今秋”中“乍过”意为:
A. 轻轻过 B. 突然经过 C. 悠然经过 D. 慢慢经过
答案:B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愁苦 C. 希望 D. 怀旧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慈铭的作品均涉及孤独与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而李慈铭则更加细腻与婉约。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