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1:33
生年不满百,一日何三秋。
花开苦多雨,何不张幕游。
行乐时不再,春荣岂长在。
古人轻尺璧,愚者昧所戒。
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
人活不满一百年,何以一日就等于三秋的漫长呢?花儿盛开,偏偏遇上了多雨的时节,何不趁此机会去张开帐幕游玩呢?欢乐的时光不再来,春天的繁荣又能长久多久呢?古人轻视珍贵的美玉,愚者却不懂得应有的戒惧。你看那龙与虎,飘忽不定,彼此间又怎么会相待呢?
晁补之,字叔明,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这首诗作于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之际,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享受生活、珍惜时光的呼唤。在宋代社会,士人常常面临严酷的现实与压力,这使得他们对生死和乐趣的感悟更加深刻。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快乐时光的珍惜。开头以“生年不满百”引入,直接指出了生命的有限性,接着通过“一日何三秋”的比喻,强调了时光的珍贵。诗中“花开苦多雨”,直白而又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脆弱和变化,暗示了生活中的无奈与失落。
随后,诗人转向对享乐的呼唤,提到“行乐时不再”,让人感受到一种急迫与无奈。在这里,诗人不仅在反思个人的生命,也在关注周围的社会与自然,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接着提到“古人轻尺璧”,不仅对古人的价值观提出质疑,更是对愚者的警示,表达了对智慧和理性的渴求。
最后,诗中“君看龙与虎,飘忽不相待”,用龙与虎的意象,强调社会中权力与地位的变幻无常,这一切都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是对生命、自然、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野与艺术魅力。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强调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
诗中提到“生年不满百”,指的是:
A. 一天
B. 一生
C. 一年
“一日何三秋”中的“三秋”比喻的是:
A. 时间的漫长
B. 季节的变化
C. 生命的无常
诗中提到“古人轻尺璧”,意指:
A. 古人珍惜物质
B. 古人轻视宝贵
C. 古人重视友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