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

时间: 2025-07-28 10:16:14

诗句

上巳迂龙驾,中流泛羽觞。

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

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

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

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

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16:14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
作者: 陈希烈 〔唐代〕

上巳迂龙驾,中流泛羽觞。
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
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
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
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
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

白话文翻译

在上巳节这一天,龙舟缓缓行驶,酒杯在水中漂浮。
因为太子在朝堂上饮酒,诗歌是为了欢乐的贤王而作。
华丽的缆绳牵引着大船渡过水面,琼瑶的筵席上欢乐的气氛弥漫。
微风摇曳着柳树的颜色,花朵在不同的林间绽放出芬芳。
乡野的老者无事可做,朝廷的臣子在饮酒中享受这美好时光。
皇帝的恩情普遍洒向万物,内外都感受到这恩泽的光辉。

注释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
  • 龙驾:指皇帝的车驾,象征皇权。
  • 羽觞:指盛酒的杯子,通常用羽毛装饰,寓意轻盈和高雅。
  • 太子:指皇位的继承者。
  • 贤王:指德才兼备的君王,通常指代理想的统治者。
  • 锦缆:华丽的缆绳,象征富贵和美丽。
  • 琼筵:美丽的筵席,通常用珍贵的器皿和美食。
  • 风摇垂柳:描绘春天的景象,柳树在风中摇曳,生机勃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希烈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优美的意境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间生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上巳节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皇权的歌颂。在唐代,上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常常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是一首描绘春日庆典的诗,诗中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唐代王朝的盛大与繁华。开头两句中,诗人引入了节日气氛,龙舟和浮动的酒杯象征着皇权的庄严与欢乐的交流。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勾勒出了一幅富丽堂皇的宴会场景,展示出朝廷的奢华与欢愉。在描写自然景观时,用“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最后,诗人通过“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表达了对皇帝仁德之治的赞美,展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国家安康的祈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巳迂龙驾:描绘了上巳节的场景,龙驾的缓行象征着皇帝的威仪。
  • 中流泛羽觞:酒杯漂浮在水中,象征着饮酒作乐的氛围。
  • 酒因朝太子:太子在朝堂上饮酒,体现了朝廷的欢庆。
  • 诗为乐贤王:诗歌是为了庆祝贤王的享乐,突出了皇权的尊严。
  • 锦缆方舟渡:华丽的缆绳引导着船只,描绘出一幅优雅的画面。
  • 琼筵大乐张:筵席的热闹场景,表现出欢愉的气氛。
  • 风摇垂柳色:春风拂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花发异林香:不同林间的花朵散发香气,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 野老歌无事:乡村老人无事可做,体现出生活的安宁。
  • 朝臣饮岁芳:朝廷的臣子在享受美酒,表现出和谐的氛围。
  • 皇情被群物:皇帝的恩情普遍施加于万物,表达了仁政的理念。
  • 中外洽恩光:内外都感受到恩泽的光辉,体现了国家的昌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驾”比喻皇权的威严。
  • 拟人:柳树在风中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形成音韵和谐的对仗。

主题思想:诗歌体现了对美好春日的赞美,对皇权的歌颂,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期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驾:象征皇权与威严。
  • 羽觞:象征高雅的饮酒文化。
  • 锦缆:象征富贵与精致。
  • 琼筵:象征宴会的奢华与欢庆。
  • 垂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和。
  • 野老: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 A. 一月
    • B. 三月
    • C. 五月
    • D. 七月
  2. 诗中的“龙驾”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车驾
    • B. 祭祀的龙舟
    • C. 传统的节日食物
    • D. 春天的象征
  3. “琼筵大乐张”中,“琼筵”象征什么?

    • A. 普通的宴会
    • B. 富丽堂皇的筵席
    • C. 平民的聚会
    • D. 农田的景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奉和圣制三月三日》侧重于节日的欢庆与皇权的歌颂,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于个人的隐逸与对自然的沉思。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踏莎行·弄影阑干 水调歌头(自湖北漕移湖南,总领王、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定风波 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 江城子·留仙初试砑罗裙 题鹅湖壁 水调歌头(再用韵呈南涧) 鹊桥仙(为岳母庆八十) 蝶恋花(用前韵送人行)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乡巴 火字旁的字 海底地貌 阒若无人 彑字旁的字 邻女窥墙 万人之敌 風字旁的字 搜检 神飞色舞 徭赋 包含禾的词语有哪些 论见 黄垆之痛 龙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