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12
作者: 曹志道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不见仙人黄鹤归,白云江上弄斜晖。
谁吹玉笛阑干外,恐有梅花五月飞。
我没有看到仙人驾着黄鹤归来,只见白云在江面上悠悠地映着斜阳。
是谁在栏杆外吹奏着玉笛?恐怕是梅花的花瓣在五月的风中纷纷飘飞。
“黄鹤楼”是长江沿岸著名的古楼,因黄鹤传说而得名。诗中提到的“仙人黄鹤”与历史上著名的“黄鹤楼”相结合,表现了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作者介绍: 曹志道,清代诗人,生平较少文献记载,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登上黄鹤楼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以“仙人黄鹤”引入,既有对神话传说的追忆,也表现了诗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白云江上弄斜晖”描绘了江面上斜阳的美景,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诗人用“谁吹玉笛阑干外”引发联想,似乎在思考那悠扬的笛声背后,蕴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思,表达了对美好但又短暂的事物的感慨。
诗中表达了对超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淡淡的忧伤。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美景,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不见仙人黄鹤归”中的“仙人”指的是:
A. 道教神仙
B. 普通人
C. 神话中的怪物
D. 诗人自己
“白云江上弄斜晖”中“斜晖”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光线?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深夜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D. 迷惘
《登高》与《登黄鹤楼》同为描写登高望远的诗作,但前者更注重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后者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超脱的向往。两者在思想情感上有所不同却又互为补充,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