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祝英台近 其七 并序》

时间: 2025-05-11 18:20:05

诗句

袂朝添,妆晚卸。

无事倚栏乍。

困暖逢春,病雨又逢夏。

甚时绿径晴浓,红蘼曲软,试缓缓、卿车侬马。

杏都嫁。

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

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

年来蝶僽鹃僝,韶光贱掷,也不值、一星金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20:05

原文展示

袂朝添,妆晚卸。无事倚栏乍。
困暖逢春,病雨又逢夏。
甚时绿径晴浓,红蘼曲软,试缓缓卿车侬马。
杏都嫁。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
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
年来蝶僽鹃僝,韶光贱掷,也不值一星金价。

白话文翻译

晨妆渐浓,夜妆渐卸,闲来无事倚着栏杆。
在温暖的春日里昏昏欲睡,又在细雨绵绵的夏日里发愁。
何时才能走在绿油油的小径上,看到繁花似锦,试着缓缓驾着你的马车?
杏花盛开,嫁给了春天,只留下那一丝酸涩的青梅,挂在梅子树头。
懂得这种闲愁,除了有同样愁苦的人,谁能理解呢?
年复一年,蝴蝶翩翩,杜鹃高歌,光阴流逝得如此便宜,也不值一星金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袂:衣袖。
  • 妆:化妆。
  • 倚栏:靠在栏杆上。
  • 杏都:指的是杏花盛开的地方。
  • 梅子:一种水果,象征着青春与爱情的酸涩。
  • 蝶僽:蝴蝶飞舞的声音。
  • 鹃僝:杜鹃鸟啼叫的声音。
  •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 星金价:用金价来衡量时间的珍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杏花和梅子,象征着青春和爱情的脆弱与短暂。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与离别和忧伤有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 其七》是姚燮在春夏交替之际所作,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切思考。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也在诗中体现。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其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岁月的感慨。尤其是“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一句,生动地刻画了青春的短暂与爱情的酸涩,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诗的开头描绘了晨妆与夜妆的变化,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脆弱,接着通过“无事倚栏乍”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在春夏交替的背景下,诗人更是思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的复杂性通过“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得以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言辞优美,意境深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生活的瞬间,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展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袂朝添,妆晚卸”:描绘晨妆与夜妆的变化,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日常。
  • “无事倚栏乍”:表现诗人的孤独感与思考。
  • “困暖逢春,病雨又逢夏”:描绘了春夏的交替,反映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
  • “甚时绿径晴浓,红蘼曲软”:展现了春天的美景,暗示着生活的美好。
  • “杏都嫁”:暗指爱情的到来与青春的流逝。
  • “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象征爱情的酸涩与青春的短暂。
  • “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 “年来蝶僽鹃僝,韶光贱掷”:感慨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变化与四季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以“春”、“夏”来表现情感的变化,让自然与人情形成呼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爱情与时光的感慨,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青春,代表着美好的爱情与希望。
  • 梅子:象征着爱情的酸涩,体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丽,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 杜鹃:代表离别与忧伤,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袂朝添,妆晚卸”中的“袂”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衣袖
    • C. 饰品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梅子”象征着什么?

    • A. 甜蜜的爱情
    • B. 青春的短暂与酸涩
    • C. 自然的美丽
    • 答案:B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时间的流逝?

    • A. 通过季节的变化
    • B. 通过对话
    • C. 通过历史故事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姚燮的《祝英台近 其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姚燮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姚燮研究》

通过以上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姚燮的《祝英台近 其七》,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学习古诗词的魅力。

相关查询

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遗一小缾 秋日属疾 王德言自后圃来问疾且曰圃甚芜何不治因答 陆子履见过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观书 彦国通判终州 山行冒雨至村家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七天门 答仲源太傅八日遗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嘴薄舌 茫开头的成语 日字旁的字 幽流 无依无靠 滔开头的成语 云行雨洽 石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流落异乡 辰字旁的字 应俗 聿字旁的字 深眇 微歌 新闻记者 惟天可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