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浣纱女 其二》

时间: 2025-05-23 08:45:56

诗句

卧薪终夜泣孤臣,落月飞霜几度春。

能使姑苏聚麋鹿,谁知却是浣纱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45:56

原文展示:

卧薪终夜泣孤臣,落月飞霜几度春。能使姑苏聚麋鹿,谁知却是浣纱人。

白话文翻译:

整夜卧薪,泪洒孤臣,落月映照,飞霜几度春回。谁能让姑苏聚集麋鹿,谁又能知道她其实是浣纱的女子。

注释:

  • 卧薪:指为了报仇而忍受艰辛,源于“卧薪尝胆”的典故。
  • 孤臣:指孤独的臣子,通常暗指忠臣。
  • 落月:指月亮落下,暗示夜晚的凄凉。
  • 飞霜:指霜降,象征寒冷的季节。
  • 姑苏:指苏州,著名的城市,以美丽的自然景观著称。
  • 聚麋鹿:指聚集麋鹿,象征着富饶的自然环境。
  • 浣纱人:指在河边洗纱的女子,暗指诗中的女主角。

典故解析:

  • 卧薪尝胆:这个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讲述了越王勾践为了报仇而忍受艰辛的故事,寓意着忍耐与决心。
  • 姑苏:苏州因其柔美的水乡风光而著名,常被诗人用来象征美丽的自然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晦庵,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雄浑,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

“浣纱女”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用浣纱女子的形象寄托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浣纱女 其二》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中通过“卧薪终夜泣孤臣”开篇,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悲痛和孤独。这里的“孤臣”不仅指个人的孤独,也象征着对国家和理想的失落与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利用“落月”和“飞霜”构建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意境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一句“能使姑苏聚麋鹿,谁知却是浣纱人”则是诗的高潮,表现了浣纱女子的非凡之处和她所承载的社会期望。她的身份虽低微,却蕴含着能聚集自然之美的力量,令人深思。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却在内容上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处境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薪终夜泣孤臣:夜晚卧在薪柴上,泪流满面,体现了孤独和悲伤。
  • 落月飞霜几度春:落月映照下,霜冷如新,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悲凉的感觉。
  • 能使姑苏聚麋鹿:指能够让美丽的姑苏聚集麋鹿,象征着美好的自然与繁荣。
  • 谁知却是浣纱人:最终揭示出浣纱女子的真实身份,反讽她的伟大与普通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孤臣的泪水比作夜晚的落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用“落月”和“飞霜”构建出一种清冷和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浣纱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辛苦和忍耐。
  • :象征孤独与凄凉。
  • :象征冷酷与时间的流逝。
  • 麋鹿:象征自然的富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卧薪终夜泣孤臣”中的“卧薪”意指: A. 忍耐与艰辛 B. 安然入睡 C. 享受生活 D. 旅行

  2. “能使姑苏聚麋鹿”中“姑苏”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个城市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女性命运和社会背景。
  • 李清照的词作,表达女性内心的情感和挣扎。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运用月亮意象,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元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何府君 张永平鎋作亭于渠河之右予请名以观而通守江 次韵费同叔解嘲 次李参政所和五绝句韵因以为诗 木兰花慢(许侍郎奕生日十月二十四日) 万州守潘拉登鲁池观荷花荔枝 送杜兵侍以华文待制知遂宁府 安宣抚生日 八声甘州·自王家无怨住襄城 韩少谟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圉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拨的词语有哪些 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旗结尾的成语 大哥大 谷粮 不值一钱 桃李成蹊 寸字旁的字 包含夯的词语有哪些 年造 手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强览 得人为枭 父字头的字 十家锅灶九不同 云过天空 灾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