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宇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5:44:10

诗句

祖佐文忠幕,初新肃悯祠。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

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

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4:10

原文展示:

送宇 其二
刘克庄

祖佐文忠幕,初新肃悯祠。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
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
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


白话文翻译:

我祖父曾在文忠公的幕府中辅佐他,如今刚刚在肃悯祠中新修。
曾经仰望那古老的柏树,现在才开始认识到孙枝的美。
西边的地方似乎沉重无比,南方的马车却好像在背道而驰。
汉朝就像对蜀地的召唤,那草书的檄文又能托付给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祖佐:指祖父的辅佐者。
  • 文忠:文忠公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常用作对忠诚之士的称呼。
  • 肃悯祠:供奉有德行的人的庙宇。
  • 古柏:古老的柏树,象征长寿和坚韧。
  • 孙枝:指孙子或后代,寓意新的生命与希望。
  • 西鄙:西方的偏僻地方。
  • 方头重:形容沉重的感觉。
  • 南辕北驰:形容方向相反,寓意事物的发展不如意。
  • 汉朝:指中国历史上的汉朝。
  • 草檄:草书的诏文,古代传达命令的文书。

典故解析

  • 汉朝如谕蜀:指汉朝时期,刘备建立蜀汉,表明对蜀地的重视。
  • 草檄:历史上,檄文常用于传达紧急命令或号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彦甫,号白云,宋代诗人,出生于福建省。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擅长山水田园诗,尤以豪放的气质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故人和历史的怀念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交织而成,体现了刘克庄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开头两句回顾了祖辈的历史,强调了文忠公的影响力,表现出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一句,既有对古老历史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表现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受。

接下来的“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则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诗人以“南辕北驰”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当下政治局势的失望与无奈,似乎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理想的目标背道而驰。最后两句“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既是一种历史的回顾,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拷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对忠义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祖佐文忠幕:提到祖父曾在文忠公的幕府,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
  2. 初新肃悯祠:表明肃悯祠的建立,象征着对先贤的纪念。
  3. 昔曾瞻古柏:曾经仰望古老的柏树,寄托了对历史的怀念。
  4. 今始识孙枝:现在才认识到后代的生机,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5. 西鄙方头重:西方偏僻之地的沉重感,隐喻对国家现状的担忧。
  6. 南辕若背驰:南方的方向与目标相悖,体现出对当下政治困境的失落。
  7. 汉朝如谕蜀:汉朝对蜀地的关照,暗含对历史的追寻。
  8. 草檄舍君谁:对未来的不安和对忠义的追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南辕北驰”,形象地表达了方向的相悖。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溯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与对后代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柏:象征长寿与坚韧,代表着历史与文化。
  • 孙枝:象征新生和未来,寄托着对后代的希望。
  • 草檄:象征历史的召唤与命令,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忠”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诸葛亮
    • C) 文忠公
    • D) 王安石
  2. “南辕北驰”意指什么?

    • A) 方向一致
    • B) 目标相悖
    • C) 行动迟缓
    • D) 计划成功
  3. 诗人通过“古柏”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 A) 自己的青春
    • B) 先贤和历史
    • C) 自然风光
    • D) 国家荣光

答案

  1. C) 文忠公
  2. B) 目标相悖
  3. B) 先贤和历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杜甫的《春望》
  3.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追忆,情感更为豪放;而刘克庄则更为细腻和忧虑,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刘克庄诗集》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宇 其二》这首诗,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相关背景,希望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热爱古诗词的兴趣。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蓦山溪 蓦山溪 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二首) 蓦山溪 蓦山溪 蓦山溪 蓦山溪 与圆虚道人薄游湖上,晚过高氏庄作 蓦山溪 寒食 蓦山溪 蓦山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游一豫 美女破舌 谒归 属车 士字旁的字 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住校 提土旁的字 奋发有为 三迭 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常产 斗柄指东 食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谷父蚕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