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其五》

时间: 2025-05-12 14:08:29

诗句

墙下蓬蒿地,儿童课剪除。

蔓莴随分种,杞菊未须锄。

河水传烽火,交州报捷书。

无能落閒处,惭愧饱春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4:08:29

原文展示

墙下蓬蒿地,儿童课剪除。
蔓莴随分种,杞菊未须锄。
河水传烽火,交州报捷书。
无能落闲处,惭愧饱春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墙下杂草丛生的地方,儿童在这里忙着剪除杂草。蔓生的莴苣随意种植,而杞菊则无需锄除。河水传来战火的消息,交州传来捷报。身处这种环境,我感到无处消遣,心中惭愧于丰盛的春蔬。

注释

  • 蓬蒿:一种杂草,生长在墙角地带。
  • 儿童课剪除:儿童在此地学习剪除杂草的技艺。
  • 蔓莴:一种蔬菜,蔓生,随意种植。
  • 杞菊:指杞树和菊花,通常不需要锄除。
  • 河水传烽火:河水流动中传递着战事的消息。
  • 交州报捷书:交州是地名,捷书是胜利的消息。
  • 无能落闲处:无处消遣,感到无聊。
  • 惭愧饱春蔬:因为有丰盛的春蔬而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号“涧田”,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书法名声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仍,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动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开篇通过“墙下蓬蒿地”引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生机与杂乱,儿童的剪除杂草行为则象征着对生活的认知和劳动的参与。接着,诗人提到“蔓莴随分种,杞菊未须锄”,表达了对自由生长的珍视,隐喻人生中的自我选择与放任。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河水传烽火,交州报捷书”,则将个人生活与国家大事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外界动荡的敏感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无能落闲处,惭愧饱春蔬”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惭愧,似乎在反思自己在国家动荡中的无能为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丰盈生活的不安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墙下蓬蒿地:墙角生长的杂草,暗示了环境的荒凉。
    • 儿童课剪除:儿童在学习,表现出生活的希望。
    • 蔓莴随分种:生长自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杞菊未须锄:自然的生长不需人为干预。
    • 河水传烽火:外界的动荡通过自然传递。
    • 交州报捷书:胜利的消息引发对国家的关注。
    • 无能落闲处:内心的无奈与焦虑。
    • 惭愧饱春蔬:对丰盛生活的歉疚与反思。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儿童的纯真与战争的残酷)、象征(春蔬象征生活的富足)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个人在社会动荡背景下的生存状态,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意象分析

  • 蓬蒿:象征生活中的杂乱与无序。
  • 儿童:代表希望与未来。
  • 莴苣与杞菊:象征自然的自由与生命的顽强。
  • 烽火:代表战乱与不安。
  • 春蔬:象征丰盈的生活与内心的惭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墙下蓬蒿地”中“蓬蒿”指的是: a) 一种花卉
    b) 一种杂草
    c) 一种蔬菜
    d) 一种树木

  2. 诗中提到的“交州报捷书”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 a) 国家和平
    b) 战争胜利
    c) 生活安逸
    d) 自然现象

答案

  1. b) 一种杂草
  2. b) 战争胜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呻吟斋睡起五首》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展现了更为宏观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寒柳 临江仙 临江仙 临江仙·和江南雨十二花仙词 十月木莲 临江仙 九日 临江仙 端午 临江仙 戏留友人 以上见喜靖刊本桂隐诗集卷 临江仙 乞居 临江仙·天津宁园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潜戢 黽字旁的字 久仰山斗 幾字旁的字 洲溆 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月下花前 水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糸字旁的字 开门红 枝附叶从 厚生利用 试牍 舌开头的成语 三分天下有其二 送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