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20: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52:59
原文展示:
门巷萧条引涕洟,遗孤三岁著麻衣。 绿杨树老垂丝短,翠竹林荒著笋稀。 结社僧因秋朔吊,买书船近葬时归。 平生欲献匡君策,抱病犹言未息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门前的巷子显得萧条,我不禁流下了眼泪,遗留下来的孤儿已经三岁了,穿着麻布衣服。老去的绿杨树垂下的丝线变得短了,翠绿的竹林因为荒废而长出的笋变得稀少。因为秋天的到来,结社的僧人来吊唁,买书的船只在我葬礼时归来。我一生都想献上帮助君王的策略,即使生病也说不能停止思考。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经历了家庭变故后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家中遭遇不幸,亲人去世后,他感到门巷萧条,孤儿无依,心中充满了哀伤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门巷的萧条、孤儿的悲惨、老树的凋零和竹林的荒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绿杨树老垂丝短,翠竹林荒著笋稀”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两句“平生欲献匡君策,抱病犹言未息机”,则展现了作者即使身处困境,仍不忘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忠诚和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即使身处困境,仍不忘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忠诚和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遗孤三岁著麻衣”指的是什么? A. 孤儿穿着丧服 B. 孤儿穿着新衣 C. 孤儿穿着旧衣 D. 孤儿穿着华服
诗中的“绿杨树老垂丝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平生欲献匡君策,抱病犹言未息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忧虑 C. 忠诚 D. 无奈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怀念。
诗词对比: 可以将徐夤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徐夤的诗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家庭的悲惨境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