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食早荔七首》

时间: 2025-05-06 20:00:51

诗句

蜀道闽山各有之,千林红绿任纷披。

杜诗息响难追和,蔡谱孤行欠补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00:51

食早荔七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蜀道闽山各有之,千林红绿任纷披。
杜诗息响难追和,蔡谱孤行欠补遗。


白话文翻译:

蜀地和闽山的荔枝各有其美,各自的树林中红绿相间,任其自然纷繁。
杜甫的诗歌声韵难以追求,蔡邕的乐谱孤独行走,缺少补充和遗失。


注释:

  • 蜀道:指四川的道路,著名的蜀道以其险峻著称。
  • 闽山:指福建的山,闽是福建的简称。
  • 千林红绿:形容树林繁茂,色彩斑斓。
  • 杜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蔡谱:指东汉音乐家蔡邕的乐谱。
  • 息响:停止声响,形容诗歌的余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枕云,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士。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发展的交替阶段。诗中提及的荔枝象征着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食早荔七首》通过蜀道与闽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美丽。诗人用“千林红绿任纷披”描绘了荔枝生长环境的繁盛,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接下来的“杜诗息响难追和,蔡谱孤行欠补遗”则转向对文化的思考,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敬仰以及对蔡邕乐谱的惋惜。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传统文化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整体来看,诗词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揭示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深邃而细腻,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道闽山各有之:这句强调了蜀地(四川)和闽地(福建)各自的特产荔枝,显示了地方特性的丰富。
  2. 千林红绿任纷披:描绘了荔枝树繁茂的景象,色彩斑斓,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效果。
  3. 杜诗息响难追和: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作的敬仰,认为其音韵之美难以追随,暗示着对艺术的追求。
  4. 蔡谱孤行欠补遗:提及蔡邕的乐谱,意在表达对古代文化的遗憾与缺失,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蜀道与闽山的对比,营造出丰富的地方特色。
  • 象征:荔枝象征着自然的丰饶与美好,杜甫的诗歌象征着文学的高峰。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与文化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两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荔枝:象征着美好,代表着自然的富饶。
  • 杜甫:代表着诗歌的高峰,象征着文学的传统。
  • 蔡邕:象征着音乐文化的传承,体现对艺术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地和闽地分别代表哪个地方?

    • A. 四川和福建
    • B. 广东和浙江
    • C. 湖南和湖北
  2. 诗中提到的“杜诗”指的是哪位诗人的诗歌?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3. “千林红绿任纷披”中“红绿”指的是什么?

    • A. 花朵的颜色
    • B. 荔枝的颜色
    • C. 树木的颜色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偏向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注重历史与人情的悲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湖上望庐山 题金山寺 杂曲歌辞。杨柳枝 庐山瀑布 甘露寺 华清宫遗址 万县舟中 重庆府 马孟起墓 织锦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秦女楚珠 舌字旁的字 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枚速马工 赏功罚罪 包含踝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搏的成语 面命耳训 白唇鹿 市斗 广字头的字 争短论长 香火兄弟 面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倒戟 无坚不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