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10
古山泻仙源,刊与凿虚境。
实势相回环,穴阑清倒影。
群冰人无惊,泛泛华桨井。
山上放歌行,不少有遗景。
谁意注灵波,溉田三万顷。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古老的山峦如同仙境般倾泻出溪流,雕凿出虚幻的境界。山水之间环绕交错,清澈的倒影映入眼帘。冰冷的湖面上没有人惊扰,轻轻划动的船桨泛起涟漪。山上唱歌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谁曾想过这灵动的波浪,滋润了三万顷的田地。
这首诗中的“仙源”与“灵波”可能借鉴了道教文化中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西湖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许多诗词都表达了对西湖的赞美。
作者介绍:陈舜俞(约1040年-约1115年),字梦弼,号石泉,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流露出浓厚的自然情怀。
创作背景:西湖是杭州的名胜,历代文人都对此地情有独钟。诗人借助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西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诗人以“古山泻仙源”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古老的山脉如同是神仙的源泉,流淌出的清泉象征着纯净与美好,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感。接下来的“刊与凿虚境”,则描绘了人类在自然中留下的痕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实势相回环”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西湖水面的波动与山的倒影,呈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接着,诗人提到“群冰人无惊”,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有轻轻摇动的船桨在湖面上泛起涟漪,打破了静谧。
最后两句“谁意注灵波,溉田三万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类的依赖,江南的水乡因为这灵动的水波而滋养了无数的田地,体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一种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古山泻仙源”中的“仙源”指的是什么?
A. 仙人的居所
B. 仙女的水源
C. 自然的美好与灵秀
D. 诗人的想象
“群冰人无惊”中的“群冰”指的是什么?
A. 冰冷的天气
B. 寂静的湖面
C. 许多冰块
D. 冰天雪地
诗中提到的“灵波”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水的灵动
B. 生命的活力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D. 田地的滋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