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5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59:05
扶桑禅子下蓬莱,
携得仙人竹杖来。
瘦节只疑同鹤骨,
虚心犹恐是龙胎。
衰年正赖扶持力,
异日须知变化材。
不怕石头溪路滑,
月明随意步苍苔。
扶桑的禅师从蓬莱山而下,
携带着仙人的竹杖而来。
这瘦弱的竹节,仿佛像鹤的骨骼,
我空灵的心中,仍然担心是龙的胎儿。
衰老的年纪正需要力量的支撑,
日后更要明白变化的材料。
不怕石头的溪流滑腻,
在明月下随意走在青苔上。
杨彝,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承天,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亲近,词中通过竹杖象征修行与支撑,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禅宗的意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开篇通过“扶桑禅子下蓬莱”引入,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仿佛禅师从仙境而来,给生活带来了智慧与启迪。竹杖的出现,不仅是工具的象征,更是精神支柱的体现,显示了诗人对修行的崇敬和向往。
在对竹杖的描写中,诗人用“瘦节只疑同鹤骨”传达了对竹的精瘦与坚韧的赞美,鹤则象征着长寿与超脱。紧接着“虚心犹恐是龙胎”,则将心态与潜在能力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自身变化与成长的深刻思考。
“衰年正赖扶持力”,在面对衰老之时,诗人意识到生活中力量的支撑是多么重要,而“异日须知变化材”则提醒着未来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最后两句“不怕石头溪路滑,月明随意步苍苔”,用明月和青苔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既不畏惧生活的艰难,又能够在月光下优雅地行走,展现了禅宗所追求的“无为而治”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探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修行与自我成长的思考。诗中渗透着一种超然的智慧,鼓励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竹杖”象征什么?
A. 修行的工具
B. 财富的象征
C. 家庭的支柱
D. 权力的象征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扶桑禅子下蓬莱”意在表达_____。
判断题:这首诗是对生活的消极态度的表现。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