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1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13:23
白龙洞
作者: 徐似道 〔宋代〕
灵仙窟宅不多见,
车马往来成再游。
后洞白云前洞出,
上池红叶下池流。
水花照眼明金鲫,
石发藏春护玉虬。
邂逅尚青游子眼,
栖迟应白老僧头。
这座灵仙的洞府并不多见,
车马穿梭来往,变成了游览的景象。
后面的洞中白云缭绕,前面的洞中则云雾升腾,
上面的池塘红叶飘落,下面的池水轻轻流淌。
水花闪烁着光芒,映照出金色的鲫鱼,
石缝中春意盎然,隐藏着玉龙。
偶然相遇,游子眼中仍然是青春的光彩,
停留在此的应该是白发的老僧。
“灵仙窟宅”常指道教文化中隐士或修道者所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和清雅气息。诗中提到的“白云”和“红叶”也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营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意境。
作者介绍:徐似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游览白龙洞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白龙洞》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描绘白龙洞的自然景色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灵仙窟宅不多见”引入主题,强调了这处洞府的独特与神秘。接着,诗人描绘了游人如织的场景,反映了这片美丽之地吸引了众多游览者的目光。
在具体的自然景物描绘上,诗人将“白云”、“红叶”、“金鲫”、“玉虬”等意象巧妙结合,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水、石、花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洞内的生机与活力,并以此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然、向往清幽的情感。
此外,诗的最后两句引入了游子的青春与老僧的沉静,形成了人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哲思。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白龙洞”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自然的宁静
B. 游览的热闹
C. 人生的哲理
D. 以上皆是
诗中的“金鲫”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财富与繁荣
C. 自由与宁静
D. 神秘与长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