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3:35
甕头无酒菊花青,
千丈苍崖孰与登。
从此重阳课茶事,
不携儿女只携僧。
在酒坛旁没有酒,只有青菊盛开;
在这千丈高的苍崖上,谁能与我同登?
从今往后重阳节只顾泡茶,
不带儿女只带和尚来。
苏泂(1067年-1128年),字子瞻,号朴斋,晚号老梅,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及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结合哲理思考。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受与思考。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节日,诗人却在缺酒的情况下,反而选择了伴随和尚,显示出他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九日宝林塔中作》是一首蕴含哲理与情感的诗,它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友情以及精神追求的思考。诗的开头“甕头无酒菊花青”就带给我们一种孤寂的感觉,虽然周围的菊花盛开,但诗人却没有酒来共饮,这种反差使得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接下来的“千丈苍崖孰与登”,则展现了诗人渴望伴侣的情感,他在高耸的崖壁上独自登高,谁能与他分享这壮丽的景色?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摆脱了儿女情怀,选择了与和尚共度重阳,这不仅是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重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但诗人却选择了“只携僧”,反映了他对于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他将重阳节的意义转向了茶道,强调在繁忙的世俗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清净。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态与对精神寄托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诗人决定在重阳节做什么?
A. 喝酒
B. 品茶
C. 聚会
诗人为什么不带儿女?
A. 因为没有时间
B. 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
C. 因为不想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