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1:56
烛影摇红,烛花
千叠愁痕,梦回不碍春云掩。
半规松翠掠新鬟,眉晕羞清婉。
犹记东风未绽。步回廊香霏夜短。
海棠开罢,谁照红妆,满襟幽怨。
知否巴山,雨声滴滴偷惊眼。
一池秋涨阻归期,独傍西窗剪。
弹指年华暗换。诉灵芬芳怀更远。
影儿相对,休放钗虫,玉纤轻颤。
此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愁苦与思念的夜晚。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尽管梦境中仍有春天的影子,却无法消解心中的忧伤。描写中提到的松翠与新鬟,体现了青春的美丽与清纯。东风尚未吹拂,夜色已短,海棠花已凋谢,红妆的美丽背后隐藏着满腔的幽怨。巴山的雨声,令人心惊,暗示着离别的哀伤和思念。秋水涨满,阻隔了归期,诗人孤独地坐在西窗旁,思绪万千。时光荏苒,年华已逝,诗人诉说着对美好芳香的怀念。最后,影子相对,轻轻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柔情。
徐树铮,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个人情感为题材,常在诗中融入对生活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爱情、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社会环境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葛,使得诗人在创作中倾注了更多的思考和情感。
《烛影摇红·烛花》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细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念。开篇“千叠愁痕”,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沉重的情感氛围中,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心中的忧伤之间的强烈对比。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松翠”、“海棠”等,赋予了情感更多的层次与深度。
特别是“知否巴山,雨声滴滴偷惊眼”,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音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忧伤与思念。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含蓄而深邃的,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流露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此外,结尾的“影儿相对,休放钗虫,玉纤轻颤”,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柔情的美好,也暗示着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与微妙。这种情感的细腻与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中更具张力,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愁苦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爱情、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千叠愁痕”主要表达了什么?
填空题:诗中“海棠开罢,谁照__”中的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影儿相对,休放钗虫”描绘的是一种快乐的情感。 (对/错)
比较徐树铮的《烛影摇红·烛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徐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则更突出个人情感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