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9:22
祝英台近(寄陈直卿)
张炎 〔宋代〕
路重寻,门半掩苔老旧时树。
采药云深,童子更无语。
怪他流水迢迢,湖天日暮,
想只在芦花多处。谩延伫。
姓名题上芭蕉,凉夜未风雨。
赋了秋声,还赋断肠句。
几回独立长桥,扁舟欲唤,
待招取白鸥归去。
在这条漫长的路上再一次寻找,门半掩着,苔藓覆满了旧时的树木。
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采药,那个小童子却是默默无言。
我感叹那江河水流绵绵,湖面映照着日落天边,
只想在那芦花丛生的地方停留片刻。徒然地等待着。
在芭蕉树下写下了我的名字,凉夜中尚未有风雨来临。
写下了秋声的曲调,吟咏着那断肠的诗句。
多少次我独自一人站在长桥上,
想要呼唤那扁舟,等待把白鸥招回。
作者介绍:张炎,字季直,号惭愧,晚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小令,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尤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友人陈直卿的思念,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祝英台近(寄陈直卿)》是一首典型的抒情小令,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路重寻,门半掩苔老旧时树”,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沉重。接着“采药云深,童子更无语”,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缺失,显示出一种孤独感。
流水与湖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静的自然意境,而“想只在芦花多处”则是一种渴望与无奈的体现。诗中多次提到的“凉夜未风雨”和“秋声”,则在强调时序变迁的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最后“几回独立长桥,扁舟欲唤,待招取白鸥归去”则是对友人的一种期盼,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流露,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童子更无语”,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几回独立长桥”中的“独立”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祝英台近(寄陈直卿)》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