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4:49
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
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
重三兰伴相邀,寻幽缓步,各自把绣鞋点检。
骋游览。目送一片凄迷,牵动情天感。
已怨斜阳暗。归来带得春驹,醉撩春艳,又飞上钗头轻飐。
在雨后,风轻轻地吹拂,天空的颜色比染料还要浓厚。
古老的小路上,杂草丛生,偶尔有落花飘落。
重阳节时,兰花邀我共游,缓步寻幽,各自整理着绣鞋。
游览四方,目送那片迷离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已然对着斜阳暗淡而生怨恨。归来时带着春天的骏马,醉心于春色,又轻轻地在发钗上飞舞。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踏青时节,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渗透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祝英台近·踏青》通过描绘春日踏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开篇“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先是以生动的天气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氛围,仿佛读者能够感受到雨后初晴的清新空气和微风的拂面。接着,“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恬静、悠然的境界。
而“重三兰伴相邀”一句则切换了视角,提到朋友的相邀,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谊。随后的“目送一片凄迷,牵动情天感”,传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深刻感悟和由此而生的情感。整首诗在欢快的踏青场景中,潜藏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作品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春日的赞美,也有对流逝时光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与人们的游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霁色浓于染”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阴雨天气
B. 雨后晴天
C. 晴天
“重三兰伴相邀”中的“重三”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以上全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