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8:52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
李德裕 〔唐代〕
岩石在朱户,风泉当翠楼。
始知岘亭赏,难与清晖留。
馀景淡将夕,凝岚轻欲收。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岩石矗立在红色的门前,清风与泉水环绕在翠绿的楼阁旁。
我这才明白,岘亭的美景虽好,却难以留住那清晨的光辉。
余晖渐渐淡去,薄雾轻轻欲收。
我心中有归隐的志向,正准备去东山游玩赤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子华,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与诗人。他曾任太原尚书,因其才华与德行受到重视。李德裕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山水与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德裕在太原任职期间,他在山亭中游览时,感受到周围的自然美景以及内心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归隐情怀。首句“岩石在朱户,风泉当翠楼”以鲜明的视觉和听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美的环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山亭之中。接下来的“始知岘亭赏,难与清晖留”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尤其是那清晨的光辉,短暂而难以留存。
“馀景淡将夕,凝岚轻欲收”承接前文,描述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变化,诗人用“凝岚”描绘了轻柔的雾霭,进一步加深了对景致的感受与思考。最后一句“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归隐愿望,东山象征着隐逸生活,而赤松则传达了对长寿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李德裕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展现了唐代诗人重视自然与人生哲学的特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岩石在朱户”中的“朱户”指的是什么颜色的门?
诗人对岘亭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东山有归志”中的“东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