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46
张文献公祠
作者: 鲍珍 〔清代〕
唐相经营地,灵祠灌木围。
笏囊人共羡,羽扇恨偏违。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
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历史悠久的祠堂,坐落于唐代宰相的故地,周围被茂密的灌木环绕。人们常常羡慕那位掌握权柄的官员,而我却遗憾自己与他无缘。祭祀的时刻,神龛前人们聚集,焚香的烟雾轻轻飘散,宛如海燕飞翔。千年之后,仍然可以在金色的榜单上看到他的名号,想必他的风采依然令人怀念。
作者介绍:
鲍珍,清代诗人,其诗风格多样,既有对景抒怀的细腻,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多聚焦于对先贤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沉思。
创作背景:
《张文献公祠》写于清代,背景可能与鲍珍对历史人物的仰慕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关。诗中反映了对唐代宰相张文献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这首诗以“唐相经营地”开篇,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中通过描述周围的环境,勾勒出一个古老而神圣的场所,灵祠被灌木环绕,显得既庄重又静谧,营造出一种敬畏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笏囊人共羡”和“羽扇恨偏违”表现了对权力的渴望与自身的无奈,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羡慕与自我反思。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一句,将祭祀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焚香的烟雾如海燕般自由飞翔,给整个祭祀仪式增添了一丝灵动,展现了人与神灵之间的连接。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结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表达了对其风采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情感真挚且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唐相经营地,灵祠灌木围。
笏囊人共羡,羽扇恨偏违。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
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体现了对权力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历史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唐相”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员?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笏囊人共羡”中“笏囊”象征什么?
A. 书籍
B. 权力
C. 财富
“焚香海燕飞”中的“海燕”用来比喻什么?
A. 人的自由
B. 天空
C. 香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