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3:31
梅尧臣《和介甫明妃曲》
明妃命薄汉计拙,
凭仗丹青死悮人。
一别汉宫空掩泪,
便随胡马向胡尘。
马上山川难记忆,
明明夜月如相识。
月下琵琶旋制声,
手弹心苦谁知得。
辞家只欲奉君王,
岂意蛾眉入虎狼。
男儿返覆尚不保,
女子轻微何可望。
青冢犹存塞路远,
长安不见旧陵荒。
明妃因命运薄弱而被汉朝所弃,
依靠绘画的技艺以求得一丝安慰。
一旦离开汉宫,泪水无处可掩,
便随胡马向北方的尘土而去。
骑马行走在山川之间,难以再忆往昔,
明亮的月光仿佛与我相识。
月下琵琶声声回荡,
然而我弹奏的心苦,谁能理解?
辞别家乡只想侍奉君王,
岂料自己却如蛾眉般陷入虎狼之中。
男子的归去尚且无保障,
女子的命运又怎能有所期待?
青冢依旧存在,通往边塞的路途遥远,
长安却再也看不到往日的陵墓荒凉。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文渊,号青丘,宋代著名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梅尧臣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和介甫明妃曲》是梅尧臣对王昭君故事的再创作,受到了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在宋代,文人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追忆往往渗透着一种对时局的无奈与思考。王昭君的故事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引发了对牺牲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以王昭君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女子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悲哀。诗中首先以“明妃命薄汉计拙”开篇,直接揭示了王昭君因命运薄弱而遭受的悲剧,体现了对她命运的同情与反思。接着,诗人描绘了她从汉宫出走后的孤独与无助,情感深沉而细腻。用“月下琵琶旋制声”表达了她内心的苦痛,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绝望。诗的最后几句透出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和无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以王昭君的形象为核心,探讨了女性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无奈与痛苦,表现了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历史沧桑的感叹。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描写,诗人揭示了女子在权力与情感之间的无奈挣扎,表达了对美丽与忠诚的反思。
王昭君在诗中如何被描述?
A. 命运薄弱
B. 美丽无比
C. 忠诚无私
D. 以上都是
诗中提到的“青冢”象征什么?
A. 历史的沉重
B. 个人的悲伤
C. 美丽的回忆
D. 权力的压迫
诗中“月下琵琶旋制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内心的苦痛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忍耐与坚韧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月亮的不同解读,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