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3:51
作者: 许浑 〔唐代〕
原文展示: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夜晚在桑乾河以北进行战斗,秦国的士兵们有一半没有归来。今天早上收到家乡的信,信中仍然寄来了寒冷的衣物。
诗中提到的“秦兵”暗示了当时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秦国是一个军事强国,而“桑乾”则是多次出现于古文献中的地名,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意义。
作者介绍:
许浑,字宗宪,唐代诗人,生于盛唐,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许浑通过对战士生死的描绘,反映了战争对家庭和故乡的影响,表达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塞下曲》是一首充满悲情的古诗,诗人在简短的四句中,浓缩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孤独。诗的开头“夜战桑乾北”,展现了战士在敌境作战的艰辛,夜晚的战斗更增添了紧张与不安。接下来的“秦兵半不归”,则揭示了战争的惨烈,许多士兵未能归来,暗示了战斗的不可预知与生命的脆弱。
“朝来有乡信”一语,带来了瞬间的温暖和人性的关怀。士兵在战斗中收到了来自家的信件,尽管战乱不断,但家乡的牵挂依然存在,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与责任。最后一句“犹自寄寒衣”更是情感的升华,家乡亲人对远方战士的关怀与惦念,在寒冷的季节里寄来衣物,传递着温暖与爱。
整首诗在情感的处理上细腻而深沉,既有对战争的控诉,又有对人性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与对家乡温情的向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战士的孤独与思乡,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对故乡的眷恋,揭示了在战乱中人们的情感纽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桑乾”是指哪个地方?
诗中的“寒衣”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