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1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12:25
作者: 佚名 〔未知〕
类型: 古诗词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愤怒之下撞击了不周山,结果导致天柱断裂,地维断绝。天倾向西北,因此日月星辰都 moved;地势不平衡,水流和尘埃都向东南归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生平不详,但其内容反映出古代神话传说的深厚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古代社会,人们通过神话故事解释自然现象,表现出对天地、自然的崇敬与敬畏。
这首诗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斗的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代人对天地间力量的理解与想象。诗中的“怒而触不周之山”不仅是对神的愤怒的描绘,更是对自然界的无畏与反抗,体现了人类对天地的挑战。天柱的折断和地维的绝裂,象征着宇宙秩序的破坏,传达出一种对天地失衡的无奈与焦虑。
诗中提到的“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争斗导致的自然变化,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诗的意象中蕴含了对权力斗争后果的警示,暗示着争斗可能导致的不可逆转的后果。
整首诗在言辞上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上既有愤怒的激烈,也有对自然秩序破坏的悲哀,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与神话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神话故事传达了对权力斗争的反思,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宇宙秩序的关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古代文化中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与宇宙观,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诗词测试:
共工与哪位神争夺帝位?
“天柱折,地维绝”描述了什么现象?
诗中提到的“不周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共工怒触不周山》这首古诗词,探讨其中的深层次思想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