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池一枝莲》

时间: 2025-05-04 02:26:18

诗句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6:18

原文展示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万物皆已凋零,唯有那水中的莲花傲然绽放着红色的花朵。它扎根于水中,安然自处,不愿随风漂泊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至”:秋天来临。
  • “零落”:凋零、凋谢。
  • “凌波”:在水面上,指莲花生长的环境。
  • “独吐红”:独自开放红色的花朵。
  • “托根”:扎根于水中。
  • “方得所”:恰好安身立命。
  • “未肯”:不愿意。
  • “即随风”:立刻随风漂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凌波”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水中莲花的赞美,莲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恭,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简练而含蓄。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季,正值季节更迭之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特别是对莲花这一意象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秋池一枝莲》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莲花在凋零的季节中依然顽强绽放的精神。诗的开头“秋至皆零落”便营造出一种凋零的氛围,映衬出秋天的萧瑟。接下来的“凌波独吐红”,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莲花的独特与坚韧,尽管周围的环境已是凋零,唯有它傲然开放,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诗的后两句“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莲花的根扎在水中,象征着它的坚定与执着。“未肯即随风”表达了莲花对环境的抵抗,表现出一种生存的智慧与选择。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至皆零落”: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万物凋零,给人以一种苍凉的感觉。
  2. “凌波独吐红”:突出莲花的独特,尽管周围景物都已凋零,它仍然开出鲜艳的花朵。
  3. “托根方得所”:莲花扎根于水中,展现其生存的基础与安定。
  4. “未肯即随风”:表达莲花不愿随波逐流的决心,象征着一种坚韧的性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与秋天的凋零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 拟人:赋予莲花以情感,表现出它的坚韧和不屈。
  • 对仗:诗句间韵律和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精神,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变化与时光流逝。
  • 莲花:象征着纯洁、高洁和坚韧。
  • :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至”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凌波独吐红”中的“独吐红”指的是什么?

    • A) 凋零
    • B) 开花
    • C) 变色
    • D) 凋谢
  3. 诗中莲花扎根于哪里?

    • A) 土地
    • B) 水中
    • C) 石缝
    • D) 田野

答案

  1. C) 秋天
  2. B) 开花
  3. B) 水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郭恭的《秋池一枝莲》更侧重于描绘个体在逆境中的坚韧,而白居易则是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反映人生的无常。两者都表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舟行 夏日饮以可池亭 上巳前一日与陈以可泛舟游伏龙山 清明日陈淳过访 为陈子复画扇戏题 初夏遣兴 丙辰岁除 十月 初夏次韵答石田先生 暮春斋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堪入耳 玉字旁的字 泼油救火 摇摊 辰字旁的字 空空导弹 阊扉 魂飞胆破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身无完肤 釒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浔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朝经暮史 往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