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9:59
折桂令·春情
作者: 徐再思 〔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我这一辈子从未懂得相思,刚懂得相思,便受了它的折磨。
我的身体像浮云一样飘荡,心情如飞絮般无依无靠,气息如游丝般细微。
只剩下这缕余香在此,盼望着那千金的游子何时归来。
时光的证据来临时,究竟是何时?是灯光半昏时,月光半明时。
徐再思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字子舆,号夷甫,江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爱情的细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情感描写来打动读者。
《折桂令·春情》创作于元代,时值春季,正是思念的时节。该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情景和情感,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背景中蕴含着对爱情的感慨与无奈。
《折桂令·春情》是一首表现相思之苦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身心状态的描写,展现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开篇“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直白而感人,表明了对相思之情的突然领悟,随之而来的便是深重的痛苦。接下来的“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通过比喻手法,将情感的飘渺和脆弱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这一句描绘了思念的孤独,余香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而游子则代表着心中渴望的归人,表现了对爱人的深切期盼。最后的“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提问的方式,增添了情感的悬念,仿佛在等待那一刻的到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相思之苦的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的流动中,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相思的苦楚,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忧伤的画面,令人深思。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相思之苦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无奈与期待,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细腻情感的敏锐捕捉。
诗中“平生不会相思”的意思是:
A. 从未思念过
B. 总是在思念
C. 只会相思
D. 不懂爱情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中用来比喻的是:
A. 身体的沉重
B. 心情的波动
C. 时间的流逝
D. 风的轻柔
诗中提到的“千金游子”是指:
A. 朋友
B. 爱人
C. 家人
D. 同伴
以上内容涵盖了诗词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折桂令·春情》的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