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7:1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7:10:57
移竹
王之望
借宅开小轩,自移一丛竹,
悠然北窗下,意色都不俗。
晴影终日幽,风声杪秋肃。
最怜疏雨过,会有白云宿。
深培畏不寿,静对殊未足,
主人已虚心,坐客亦青目。
四村多修篁,玉立森如束。
不为人所爱,况复困斤斸。
天姿奚优劣,地远悬荣辱。
物情岂固然,世事同一躅。
何当寻怪石,小垒傍寒绿。
要收山林趣,密置轩槛曲。
西峰谩多寄,吾方倦遐瞩。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借住的地方开设一个小闲亭,特意移来一丛竹子,悠然自得地坐在北窗下,显得格外高雅。阳光透过竹影,洒落在幽静的环境中,秋风吹过,带来一阵肃杀之气。最让人怜惜的是,稀疏的秋雨过后,天空中会有白云停留。作者对竹子生长的持久心存忧虑,但静静对待人世的纷扰,似乎感到不够满足。主人已经心境超然,而坐在这里的客人也都是目光清澈的人。四周的村庄中,竹子如玉立,整齐如束,然而这些竹子并不被人所珍视,更何况它们还遭受砍伐。自然的美姿没有优劣之分,遥远的土地不受荣辱的牵连。物与情的关系并非固定,世事也不过是同一条道路的脚印。何时才能寻得奇石,随意堆砌在寒绿的旁边?我想要收集山林的趣味,密密地设置一个曲折的轩槛。西峰的美景虽然多,但我如今已对远方的眺望感到疲倦。
作者介绍:王之望,生活在宋代,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尤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之望的隐居生活中,他借住他人的房子,闲来无事,便移植了一丛竹子。他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淡泊态度。
《移竹》是王之望通过竹子传达自己对生活态度的诗作。诗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竹子的描述,而是通过竹子的生长、环境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高洁与脱俗。开头两句“借宅开小轩,自移一丛竹”,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主观选择,竹子的“悠然”和“意色都不俗”体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晴影终日幽”和“风声杪秋肃”,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并非逃避,而是一种对生活的认真对待。在面对“深培畏不寿”的思考时,他并不感到沮丧,而是选择“静对殊未足”,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随着诗歌的深入,王之望通过对竹子的珍惜与对旁人冷漠的对比,反映出他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思考。他认为,竹子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被人赏识,而在于其本身的清雅与品位。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致的向往与疲倦的感受,强调了对生活深入思考的渴望。
整首诗以竹子为主线,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王之望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泊心态,强调自然的美与生命的价值,并对世事进行人性化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悠然北窗下”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诗中的“主人已虚心”指的是?
竹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