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04
原文展示: 赠王道者(一作赠隐者) 于鹄 〔唐代〕 去寻长不出,门似绝人行。 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 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 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
白话文翻译: 他去寻找隐居之地,长久不外出,门前仿佛断绝了行人的踪迹。 床下长满了石苔,屋檐上秋草丛生。 在寒冷的月光下学习琴艺,时间显得短暂,晚上窗边明亮时则写写易经。 只有在黄昏之后,才能在溪边听到远处传来的磬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隐逸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日常生活,通过对其居所和活动的描写,展现了隐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者的居所和生活状态,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一句,以自然景物的生长来象征隐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形象生动。而“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则表现了隐者在孤独中追求精神生活的情景,寒月与晚窗的明亮形成对比,突出了隐者内心的宁静与专注。最后“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一句,以远处的磬声作为隐者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增添了一丝神秘与超脱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居所和生活状态,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床下石苔满”一句,石苔象征了什么? A. 隐者的勤劳 B. 隐者居所的自然与荒凉 C. 隐者的孤独 D. 隐者的智慧
诗中“学琴寒月短”一句,寒月的作用是什么? A. 表现隐者的孤独 B. 表现隐者的勤奋 C. 表现隐者的清高 D. 表现隐者的智慧
诗中“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一句,磬声象征了什么? A. 隐者的孤独 B. 隐者的清高 C. 隐者与外界的唯一联系 D. 隐者的智慧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