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洞霄琳宫》

时间: 2025-07-12 10:46:17

诗句

栖真已得寻西洞,神应谁能辨雨锺。

水奏五音鸣玉凤,山回九锁踞苍龙。

古杉疑复天台去,怪石时从福地供。

它日重游应更好,拟登天柱最高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46:17

原文展示

洞霄琳宫
作者: 连久道 〔宋代〕

栖真已得寻西洞,
神应谁能辨雨锺。
水奏五音鸣玉凤,
山回九锁踞苍龙。
古杉疑复天台去,
怪石时从福地供。
它日重游应更好,
拟登天柱最高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已经寻找到那西洞,栖息在真理中,
神灵又有谁能分辨那雨中钟声的奥妙呢?
水流奏出五音,仿佛玉凤在鸣叫,
山峦回环,九道锁链盘踞着苍龙。
古老的杉树,似乎又要去天台,
奇特的石头,不时供奉于福地。
日后再来游玩,应该会更美好,
我打算登上天柱,去往那最高的峰巅。

注释

字词注释:

  • 栖真: 栖息于真实或真理中。
  • 西洞: 这里指道教或佛教中的仙境或修炼之地。
  • 雨锺: 形容雨声如钟声般清脆。
  • 五音: 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调。
  • 玉凤: 传说中的美丽神鸟,象征高贵和吉祥。
  • 九锁: 形象化的描述,可能指山的形态或险峻之处。
  • 苍龙: 代表着高大伟岸的山脉或其形象。
  • 天台: 可能指天台山,佛教名山。
  • 怪石: 奇特的石头,常用来形容灵异或神秘的地方。
  • 福地: 形容风水极佳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天台: 天台宗的发源地,代表着修行与悟道的场所。
  • 五音与玉凤: 古代文化中,音乐常与自然和谐相连,玉凤象征吉祥和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连久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常以自然景观与道教思想结合,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一个追求精神寄托和自然和谐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道教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洞霄琳宫》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修道场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的渴望。诗的开头"栖真已得寻西洞"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已经找到了归宿,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神应谁能辨雨锺”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敬畏,似乎只有真正的神灵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诗中“水奏五音鸣玉凤”一句,使用了音乐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象征着理想生活的美好。接着“山回九锁踞苍龙”,将山的雄伟与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古杉、怪石等意象,描绘了自然中的奇妙景观,传达了他对未来重游的期待与向往,尤其是“拟登天柱最高峰”这一句,寄托了他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蕴含了哲理,展现了道教思想中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栖真已得寻西洞:表明诗人已经找到理想的栖居之所,暗示一种智慧与安宁。
  • 神应谁能辨雨锺:提及自然之声的神秘,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水奏五音鸣玉凤:水声如音乐,象征着和谐。
  • 山回九锁踞苍龙:山的雄伟与神秘,形象化的描述,引发读者的想象。
  • 古杉疑复天台去:古树的神秘,似乎在与天台相连,暗示追求精神境界。
  • 怪石时从福地供:奇石的出现,象征灵异之地。
  • 它日重游应更好: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传递出乐观情绪。
  • 拟登天柱最高峰:向往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追求与奋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奏五音”将水声比作音乐,增强了描绘的生动性。
  • 拟人:如“古杉疑复天台去”,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内心对真理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洞:象征理想境界与追求。
  • 雨锺:自然声音的象征,代表神秘与深邃。
  • 五音:和谐与美的象征。
  • 苍龙:山的雄伟与力量的象征。
  • 古杉与怪石:自然奇观,象征灵异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栖真已得寻西洞”中的“西洞”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修道的地方
    • C. 一种动物
  2. “水奏五音鸣玉凤”中的“玉凤”象征什么?

    • A. 凶猛的鸟
    • B. 美丽与吉祥
    • C. 哲学思想
  3. 诗人对未来的重游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对山水的崇敬与理想追求。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美景,传达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比较《洞霄琳宫》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然而李白的诗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连久道则更显细腻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凤凰台上忆吹箫 重阳前三日,月明如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题《帝女花传奇》 凤凰台上忆吹箫 风雨连夕,对瓶中杏花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别绪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癸卯春,偕李凝仙姊、采芝妹同游月牙山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秋夕 凤凰台上忆吹箫 和香儿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软广告 意气洋洋 降颜屈体 谷字旁的字 政争 折文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忧国忘家 卝字旁的字 兵未血刃 驼蹄 大发雷霆 凶歼 体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