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5:16
八声甘州二首 其二
界斜红飏出晚晴天,相看转凄然!
甚匆匆只是,横催雁阵,低照鸥眠?
树外山眉衬黛,远道草芊芊。
一段苍茫意,都付樊川。
汉阙秦宫何处?送几声画角,吹老华年。
尽欢游长好,到此黯流连。
倚江楼玉人凝望,带西风帆影落窗前。
愁无限,近黄昏也,新月笼烟。
傍晚的天空中,斜斜的红云飘荡而出,令人注目,心生凄凉。
匆忙的时光,仿佛在催促着雁阵飞行,低照着鸥鸟在水面上安眠。
远处的山峦如黛,映衬在树外,草木依旧青翠。
这一段苍茫的情怀,都寄托在樊川之上。
汉朝的宫阙和秦朝的宫殿又在何方?几声画角声送别,仿佛在叹息逝去的华年。
尽情游玩固然美好,但如今却让人感到无尽的留恋。
倚靠在江楼上,佳人凝视着远方,西风吹来,船影落在窗前。
愁苦无边,黄昏将至,新月笼罩着烟雾。
作者介绍:项鸿祚(1610-1694),字子卿,号玉川,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项鸿祚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寄托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八声甘州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索。首句“界斜红飏出晚晴天”以生动的画面开篇,描绘了晚霞映衬下的天空,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对飞雁、鸥鸟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匆促与生命的脆弱,暗示着人事的无常。
“树外山眉衬黛,远道草芊芊”描绘了远方的山景,意象清丽,展现出一种苍茫的美感。此时,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樊川,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不舍。“汉阙秦宫何处”则引发了对历史的沉思,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倚江楼玉人凝望”一句,诗人通过佳人的凝视,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愁苦氛围。结尾“愁无限,近黄昏也,新月笼烟”,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也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树外山眉衬黛”)、拟人(“相看转凄然”)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情感更为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界斜红飏出晚晴天”中的“红飏”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汉阙秦宫”象征着什么?
“倚江楼玉人凝望”中的“玉人”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项鸿祚的这首词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项鸿祚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却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