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0:04
《感皇恩(次任为慈围寿,是年慈闱六十二岁本命后一年也)》
作者: 赵孟坚
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
前番风霜饱谙矣。
今番甲子,一似腊尽春至。
程程有好在,应惭愧。
莫道官贫,胜如无底。
随分杯筵称家计。
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
待儿官大,做奢遮会。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回顾自己的百年人生,经历了两次甲子(六十年)。在前一个甲子里,经历了很多风霜,现在又迎来了新的甲子,正如冬去春来,充满希望。虽然觉得自己应该感到惭愧,但不应道出官场的贫困,因为这样的生活胜似无忧无虑。随意地举杯畅饮,算是对家庭生活的支撑。从今往后还有五十八个春秋要走,期待儿子长大后,能够过上奢华的生活。
“甲子”是古代用来计算年份的一个术语,代表一个周期的结束与另一个周期的开始。诗中提到的“腊尽春至”则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喻新的生活和希望的到来,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
赵孟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智慧,富有哲理性。
本诗作于慈母六十二岁生日前一年,赵孟坚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恩。
《感皇恩》以其清晰的结构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表达了对母亲长寿的祝愿。开头的“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直接点出生命的时间长度,营造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在经历了风霜之后,诗人展现了重生的希望,正如“腊尽春至”所传达的积极情绪。诗中的“莫道官贫,胜如无底”则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不拘泥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全诗在情感上由沉重转向轻松,最后寄希望于未来,展现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这种从个人经历中提炼出的普遍哲理,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歌通过对时间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恩和对家庭的期盼,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甲子”指的是什么?
A. 一年
B. 六十年
C. 十二年
D. 二十年
诗中“腊尽春至”意思是:
A. 冬天结束,春天开始
B. 夏天到来
C. 秋天的来临
D. 春天的结束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悲观
B. 无所谓
C. 乐观
D. 消极
答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赵孟坚的《感皇恩》更多地侧重于家庭与人生的哲理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