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00
烛影摇红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竿木随身,逢场吾辈原应尔。
有涯生遣靠无聊,焚砚君苗未。
勿笑雕虫小技,计衣冠何非游戏。
功名屠狗,扪虱经纶,遭逢交臂。
傀儡牵丝,幕中啼笑欺人事。
扶轮负轭仗长材,引重同蝼蚁。
百步贤无彼此,取题材依然故纸。
儒冠同误,既虱人间,又垂狐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聊和功名利禄的思考。身处世俗的我们,应该理解人生的游戏和无趣。与其笑谈雕虫小技,我们不妨反思那些衣冠楚楚的外表,是否只是表面繁华。功名的追逐就像屠狗一般,表面光鲜,实则毫无意义。生活如同傀儡戏,幕后操控的人在嬉笑怒骂,实际上都是假象。即便我们努力地前行,最终的结果仍然如同蚂蚁一般微不足道。彼此之间的贤良与否,最终不过是老生常谈的素材而已。儒生的冠冕同样是误导,既在世间自欺欺人,又像狐狸尾巴一样难以掩饰。
作者介绍
杨玉衔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功名的质疑和对人生无聊的感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诗人内心的挣扎。
《烛影摇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聊和对功名利禄的讽刺。诗中,作者以“竿木随身”开篇,生动地表达了人生如同一根竹竿,随时随地都在随波逐流,充满了无奈与无聊。接着,作者批判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追求,认为这种追求无异于“屠狗”,表面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深刻的空虚感。
作者还通过“傀儡牵丝”的意象,描绘了生活的虚伪和人们在其中的无力感,暗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表象的欺骗。最后,以“儒冠同误”收尾,强调了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局限性,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中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观念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傀儡牵丝”比喻人在生活中的无力与被动,“功名屠狗”则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名利的追逐。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功名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叹,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反映了人们在世俗名利中迷失的状态。
诗词测试:
诗中“功名屠狗”是什么意思?
A. 追求功名是无聊的
B. 功名非常重要
C. 狗是低贱的动物
“傀儡牵丝”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人生的自由
B. 生活中的操控与无奈
C. 生活的欢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烛影摇红》更加强调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