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1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10:08
三尺枯桐,古来长恨知音少。
玉箫吹断凤楼云,此恨何时了。
落日飞鸿声消。长江离魂浩渺。
谁表。风雨红稀,梦回别院莺啼晓。
一生孤负看花心,惆怅人空老。
待访还丹瑞草,驾飚轮蓬莱去好。
又愁沧海,恍惚尘扬,难寻仙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得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惆怅。诗中提到的“枯桐”象征着孤独与无奈,古往今来,真正能够理解我的人少之又少。玉箫声中,凤楼的云彩似乎也被音符所断,心中的遗恨又何时才能消散?随着落日的余晖,鸿雁的叫声逐渐消失,长江水面上,魂魄飘渺,不知何处是归路。风雨中红花稀少,梦中回到了那别院,听到黄莺在晨曦中啼唱。一生却因追求花的美丽而辜负,年华渐老,心中满是惆怅。期待能寻到那传说中的还丹瑞草,驾着快船去往蓬莱仙境,却又为无尽的沧海而感到忧愁,朦胧中难以寻觅那遥远的仙岛。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杂剧作家、诗人,生于元代中期,工于词、曲。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常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白朴的文学高峰期,正值元代社会动荡,文人多感慨生计艰难和理想破灭,诗中反映出对知音的渴望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烛影摇红》是白朴的一首经典之作,整首诗浑然天成,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三尺枯桐”设置了孤独的基调,紧接着“古来长恨知音少”一句,概括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玉箫吹断凤楼云”则用音乐的意象,渲染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体现了心灵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中“落日飞鸿声消”一语,画面感鲜明,仿佛听见鸿雁南飞的声音,在夕阳的映照下,渐行渐远,暗示着时光流逝,带走了多少人间的愁苦与美好。而“长江离魂浩渺”则让人想起长江的浩瀚与无边,进一步增强了离愁的意境。
最后几句,“待访还丹瑞草,驾飚轮蓬莱去好”,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尽管现实中充满了沧海的忧愁,但仍然不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低沉中流露出一丝希望,充分体现了白朴作为元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与渴望、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
“长江离魂浩渺”中的“离魂”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朴与李清照的作品均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白朴的孤独感更为显著,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