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5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50:45
投憩得幽寺,便忘行路遥。
竹边流水过,门外好山朝。
金相已流土,海音无复潮。
池檐立良久,老衲忽相邀。
在这幽静的寺庙小憩,竟然忘了路途的遥远。
竹林旁流水潺潺,寺外的山景朝气蓬勃。
金色的阳光已渐渐消退,海浪的声音也不再潮涌。
在池边静静伫立良久,忽然有位老僧邀请我入内。
陈著,字子云,号稼轩,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时刻,可能是在一次出游或访问寺庙时,面对宁静的自然与内心的思考,流露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变化的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开篇“投憩得幽寺,便忘行路遥”,展示了诗人身处幽静寺庙时的心境,仿佛在短暂的宁静中忘却了日常的烦恼与路途的遥远。接下来的“竹边流水过,门外好山朝”,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环境的优美与和谐,竹林、流水与山景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
“金相已流土,海音无复潮”两句则转向对时间的感慨,金色的阳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海音”则是对过去的回忆,体现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最后两句“池檐立良久,老衲忽相邀”将自己与老僧的互动描绘得宁静而深邃,仿佛在这一刻,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与安宁。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中“幽寺”指的是什么?
A. 热闹的城市
B. 安静的寺庙
C. 一片竹林
D. 一条河流
“竹边流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烈日炎炎
B. 宁静的自然
C. 冷清的街道
D. 繁忙的市场
诗中提到的“老衲”象征着什么?
A. 年轻人
B. 明智与宁静
C. 商人
D. 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