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1:16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唐代:张九龄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汉朝的王者思念着钜鹿,晋朝的将领在弘农地区奋勇作战。
王濬进入蜀地,运筹帷幄,平定了吴国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与浑将军不太合作,但归皓却真正堪称英雄。
孤独的成就经历了千年,流传的名声让圣上感动。
万乘之国的军队穿越荒凉的陇地,他的一瞥便让人感到威风凛凛。
即使古老的节操不曾被抛弃,如今的人们仍然争相效忠。
王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他平定吴国叛乱的功绩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古节”指的是王濬对忠诚与节操的坚持,反映了唐代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尊重与崇敬。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其诗作以气势宏伟、情感真挚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是张九龄奉命写的,旨在悼念王濬,表达对其历史功绩的赞美。唐代社会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反映了当时对忠诚与英雄主义的推崇。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英雄情怀的诗。诗人以王濬的历史功绩为主线,勾勒出一幅英雄豪杰的画卷。诗中的王濬被描绘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孤独而伟大的英雄,其成就不仅在于战功,更在于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坚守。诗中反复出现的古节与今人的对比,突显了王濬的卓越与当代人的追随,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延续。
全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四句讲述王濬的战功和历史地位,后两句则转向对其精神的阐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通过对王濬的描绘,张九龄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表达了对忠诚、节操的赞美,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全诗围绕着对王濬的追忆与赞美,表达了对忠诚、英雄精神的崇尚,强调历史的延续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王濬与哪位将领关系不太融洽?
诗中提到的“万乘”意指什么?
“古节犹不弃”表达了什么主题?
比较张九龄的《奉和圣制过王濬墓》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但张九龄侧重于对忠诚与英雄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两者在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上各具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