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56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
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剑气如虹,夜晚直刺天际,瑞光忽明忽灭照向黄湾。
我坐看阳光照耀的谷地,浮现出金色的光晕,远远眺望钱塘江涌起如雪的山峰。
我已经感到一阵苍凉,身体如同苏子般虚弱,更加烦恼沆瀣的浑浊,让我洗去衰老的面容。
忽然间,惊起了鸟儿,行人也随之站起,飞升至千山万岭的紫翠之间。
本诗中提及的“钱塘”与“雪山”具有地域象征意义,钱塘江以其潮涌著称,常用来比喻惊涛骇浪的景象。诗人在此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感受交融,展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擅长山水、田园诗,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海庙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浴日亭》是一首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诗。开篇以“剑气峥嵘”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诗人在夜空下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冲击,紧接着描绘了晨曦中黄湾的瑞光,形成了明暗对比,象征着希望与迷茫之间的拉锯。接下来的意象中,诗人坐看“旸谷浮金晕”,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思考,金光与雪山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感受到自身的虚弱与苍凉,情感愈发沉重,体现了人对于生命脆弱的感悟。最后一句“忽惊鸟动行人起”则将诗人的思绪从内心的沉重拉回到外部世界,自然再一次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飞鸟与行人的动静仿佛在提醒着诗人,生活依然在继续,生命依然有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刻。
诗词测试:
诗中“剑气峥嵘”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瑞光明灭到黄湾”中的“瑞光”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钱塘”是指哪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