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5:44
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
少年爱恻悱,芳意嫭幽雅。
黄尘澒洞中,古袌不可写。
万言摧烧之,奇气又瘖哑。
心死竟何云,结习幸渐寡。
忧患稍稍平,此心即佛者。
独有爱根在,拔之难下。
梦中慈母来,絮絮如何舍。
清晨醒来,心中气息清明,奇异的泪水忽然涌出。
少年时常感情柔软,心中充满了幽雅的芳香。
在黄沙弥漫的洞中,古老的诗篇无法再写。
万千言语被摧毁,奇特的气息又沉默无声。
心死了又能说什么呢?旧习虽少,但仍留有痕迹。
忧虑渐渐平息,这颗心就如佛一般。
唯有那深藏的爱根,难以拔除。
在梦中慈母来访,喋喋不休让我如何舍弃。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必恭,号自珍,晚号香涛,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激进的思想在清代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龚自珍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常常关注个人生命与社会的关系。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时期。龚自珍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亲情的眷恋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沉思。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十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龚自珍对生活的感悟。他以“晓枕心气清”开篇,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心灵的清明,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平和。然而,紧接着“奇泪忽盈把”,便揭示了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感伤,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宁静中也难以抑制情感的流露。
诗中“少年爱恻悱,芳意嫭幽雅”则体现了青春年少时的情感细腻与美好,充满了对往日青春的怀念和对美好情感的渴望。而接下来的“黄尘澒洞中,古袌不可写”,则暗示了生活中的困扰与沉重,古老的诗篇象征着往昔的美好已无法再现。
“心死竟何云,结习幸渐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内心麻木的无奈与对旧习惯的逐渐淡化,似乎在追寻一种超脱与解脱的境界。最后,梦中慈母的出现,既是对温情的回忆,也是一种情感的依恋,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感怀。
整首诗在情感的波动中反映了生命的复杂与深邃,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示了龚自珍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厚功底与独特视角。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内心的感悟与情感的流露,表现了在生活的困惑与悲伤中,仍然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沉思,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深邃性。
诗中“晓枕心气清”的意思是:
诗中“奇泪忽盈把”的意思是:
诗中“梦中慈母来”表现的是: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方式以及对共同主题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