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4:40
定风波二首 其二
作者: 龚自珍
除是无愁与莫愁。一身孤注掷温柔。
倘若有城还有国。愁绝。
不能雄武不风流。多谢尘言千百句。
难据。羽陵词笔自今收。
晚岁披猖终未肯。割忍。
他生缥缈此生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可以翻译为:
只有没有忧愁和无忧的境地,才能够将自己的全部投入柔情之中。
如果有城池和国家,愁苦就会消失。
不能像英雄豪杰那样勇猛,也不能像风流人物那样洒脱,
感谢那些尘世的言语,虽然千百句都无法真正依靠。
今后我将不再写羽陵的词句,
晚年虽想放纵,但终究未能如此,
只能在这缥缈的生命中接受现实。
龚自珍(1792-1841),字必,号孟庵,晚号香山居士,清代诗人、政治家。他是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之一,主张变革与国治,曾任职于清朝的多个官职。其诗歌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哲思,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
《定风波二首》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我反思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人生、国家与个体情感的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定风波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诗中“无愁与莫愁”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但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倘若有城还有国”的设问,诗人揭示了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显示了对家国的关切和对自由的渴望。
“不能雄武不风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自省,虽有抱负,但却无法实现那种英雄般的壮丽与洒脱。诗人对“千百句尘言”的感谢,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认知与反思,虽然这些话语无法真正给予支持。
最后,诗人感慨于自己的晚年,虽想要放纵,但最终却仍然无法逃离现实的束缚,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龚自珍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诗人认为理想状态是什么?
A. 有城有国
B. 无愁与莫愁
C. 温柔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千百句尘言”是指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世俗的言论
C. 朋友的劝解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现实的接受
C. 对过往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