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5:14
高阁空濛里,烟云四望平。
雨中群木暗,天外一峰晴。
山翠增寒色,溪流涨远声。
明朝岩上路,应有蕨芽生。
在高阁上,周围的景色朦胧,烟雾与云彩在四周平展。
雨中,树木显得暗淡无光,远处的山峰却在晴空下显得格外清晰。
山的翠绿增加了寒意,溪水流动的声音愈发响亮。
明天早上岩石上的小路上,应该会有蕨菜的新芽生长出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显通寺阁”是指特定的地理位置,可能与作者的游历相关。显通寺阁在古代常作为文人墨客吟咏之地,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感怀。
作者介绍: 溥叔明(1896-1978),字仲方,号月轩,近现代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广泛涉猎古今文学。其诗风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雨中登显通寺阁》创作于溥叔明游览显通寺阁时,正值雨天,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思索使其产生了创作的灵感。该诗描绘了雨中山水的幽美及其带来的情感波动。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山水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开篇“高阁空濛里,烟云四望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身处高阁的那种孤独与对外界的好奇。接下来的“雨中群木暗,天外一峰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雨天与晴天的不同景象,暗示了自然的多变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再往下,诗人通过“山翠增寒色,溪流涨远声”,进一步深化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情绪,共鸣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明朝岩上路,应有蕨芽生”,既是对未来的展望,也寄托了诗人对春日生命力的期待。这首诗以雨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思考,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雨中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以及生命的希望,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阁空濛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晰的视野
B. 模糊的景象
C. 明亮的天空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蕨芽生”象征着什么?
A. 死亡
B. 生命与希望
C. 暴风雨
答案:B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悲伤
B. 喜悦
C. 宁静与思考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感受,但王维的诗更强调秋天的凄清,而溥叔明的《雨中登显通寺阁》则突出了雨中的生机与期待。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但共同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