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0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00:41
行人满路喜歌呼,小盗何须辱庙谟。
早个使君归鼎轴,为禽颉利檕单于。
路上的行人都在欢快地歌唱,小贼们有什么必要来侮辱圣明的教化呢?
早日让使君回归政务,为了能将那些禽兽般的单于驱逐。
本诗中提到的“庙谟”,是指古代帝王或朝廷的教化和法则,通常被视为治国安民的准则。诗中通过对比行人的欢快与小贼的丑态,表现了社会的对比与矛盾,反映了诗人对安定社会的向往。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平易近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善用细腻的笔触。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用欢快的歌声与小贼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对社会安定和正义的渴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宁的渴望和对小偷这一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开头通过“满路喜歌呼”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行人们的欢乐与自由。而“何须辱庙谟”则将小贼与社会的道德标准进行对立,表达了对社会秩序的向往和对小偷行为的不屑。最后一句呼吁使君早日归来,正是对安定政局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内涵却非常深刻,通过对比手法,使得全诗情感更加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和对更好未来的渴望。
全诗表达了对社会安宁的渴望,抨击了小偷的行为,并寄予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关心与期待。
诗中提到的“庙谟”是指什么?
诗中“行人满路喜歌呼”表达了什么情感?
小盗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