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55
观音大士弘悲愿,千臂壮严千眼明。
定慧慈威咸具足,山僧赢得不惺惺。
观音大士(即观世音菩萨)广泛地弘扬着慈悲的愿望,拥有千只手臂,庄严而威武,千只眼睛清晰明亮。
智慧与慈悲、威严与柔和都具备,作为山中的僧人,我却无法达到这种觉悟与明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菩萨,象征着大慈大悲。诗中提到的“千眼千臂”是对观音的典型描写,表明其帮助众生的能力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宗演,宋代僧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主题,注重表现内心的修行和对佛理的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佛教在此时期兴盛,诗人通过描写观音菩萨的形象,表达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追求,以及作为僧人的自我反省。
这首诗通过描绘观音大士的形象,展现了其慈悲与智慧的结合,体现了高深的佛教哲学思想。诗中的“千臂”与“千眼”不仅是物理的形象,更是精神的象征,表现出观音在救助众生时的无私奉献和无比的智慧。在对比中,诗人自省,作为一名山僧,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全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观音形象的描绘,引领读者思考自我修行的意义,呼应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诗的最后一句“山僧赢得不惺惺”,更是道出了修行者的困惑与追求,使得整首诗情感深邃,充满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旨在传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反映出诗人对自我修行的反思与追求,强调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观音大士的“千眼”象征什么?
A. 外貌特征
B. 智慧与洞察力
C. 地位高贵
D. 财富多
“山僧赢得不惺惺”中的“惺惺”指什么?
A. 清醒明悟
B. 贫穷
C. 疲惫
D. 忘我
参考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其他关于佛教和菩萨的诗作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佛教思想,而后者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