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7:40
署楼寓目
作者: 曹寅 〔清代〕
顿丘柳色乱烟鬟,
胥浦渔帆杳霭间。
残日一辉终恋水,
奇云百变不成山。
群飞凫鸭迎潮去,
结队蜻蜓送雨还。
好倩长风扫晴翠,
缓扶明月下银湾。
全诗翻译:
初夏的柳树在轻烟中摇曳,河边渔舟在雾霭中隐约可见。落日的余辉映照着水面,奇异的云彩千变万化,却不成山峦。群鸭在潮水中飞离,蜻蜓成群结队,伴随着雨水归来。长风轻抚,扫除晴空的翠色,缓缓扶持着明月,映照下银色的海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当时的士人情怀。
作者介绍:
曹寅(1680-1760),字孟华,号梅溪,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曾任职于清朝的文官,兼任过多种官职。他的诗风清丽、流畅,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署楼寓目》创作于曹寅在署楼的闲暇时光,夏季的自然景色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的诗人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署楼寓目》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初夏的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顿丘柳色乱烟鬟,胥浦渔帆杳霭间”描绘了初夏时节,柳树在烟雾中摇曳,渔舟在远方朦胧可见,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接下来的“残日一辉终恋水,奇云百变不成山”则通过落日的余辉和变幻的云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群飞凫鸭迎潮去,结队蜻蜓送雨还”展现了鸭子和蜻蜓在水边活动的景象,生动而活泼,充满生命的气息。“好倩长风扫晴翠,缓扶明月下银湾”则通过清风和明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宁静的氛围。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中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更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与生活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顿丘柳色乱烟鬟”,柳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热烈
“残日一辉终恋水”中的“恋”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水的眷恋
B) 对山的向往
C) 对风的追求
D) 对云的思念
诗中描绘的蜻蜓送雨,代表了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A) 生命的活力
B) 季节的变化
C) 生态的平衡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署楼寓目》与王维的《鹿柴》可以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山水,但《署楼寓目》更侧重于春夏的生动景象,而《鹿柴》则表现了秋冬的宁静,展示了不同季节中的自然美。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