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0: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0:01:02
浓澹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
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春天的美丽景象,浓厚而清新的春意弥漫在乡村。风雨交加之时,黄莺的歌声也被打断,令人感到伤感。在浣花溪边,诗人感慨惆怅,而李白(子美)却心如止水,不愿意为春天的美好而歌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谷,唐代诗人,字子真,号阮亭。他的诗风清新隽永,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郑谷对于蜀中春天的感慨,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人李白的思念。蜀地春天的美丽常常引发诗人的灵感,而此时的心境却是惆怅的。
《蜀中赏海棠》以浓烈的春色为背景,展现了蜀地特有的自然风光。诗的开头,浓郁的春意与蜀乡的美丽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随着“半随风雨断莺肠”的描写,诗意逐渐转向惆怅。黄莺的歌声被风雨打断,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接着,诗人提到浣花溪,浣花溪在历史上与许多文人相连,是诗人们寄托情感的地方,但此时的他却感到孤独与失落。
最后一句“子美无心为发扬”,则是对李白的一种感慨,隐含着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与无奈。尽管春天的美好令人想歌唱,但李白却似乎对此无动于衷,反映出诗人心中对友人失落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郑谷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惆怅的对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李白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蜀乡”指的是哪个地方?
“子美”指的是哪个著名诗人?
诗人在浣花溪旁感到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郑谷的《蜀中赏海棠》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郑谷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惆怅,而李白则是对自然的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虽然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丽,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