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南明》

时间: 2025-05-04 02:15:55

诗句

木末禅扃小径通,杖藜春晚日冲融。

四围多色参空远,一带溪光入座雄。

俯仰旧游浑似梦,琢磨新句愧难工。

浩歌笑指城隅路,和气分明醉眼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5:55

原文展示:

题南明 姜特立 〔宋代〕

木末禅扃小径通,杖藜春晚日冲融。 四围多色参空远,一带溪光入座雄。 俯仰旧游浑似梦,琢磨新句愧难工。 浩歌笑指城隅路,和气分明醉眼中。

白话文翻译:

在树木的尽头,禅院的门通过一条小径与外界相连,春末时节,阳光温暖而融洽。 四周的景色在远处参差错落,溪水的光芒映入眼帘,显得格外雄伟。 回顾过去的游历,一切都像梦境一般,尝试创作新的诗句,却感到难以达到完美。 高声歌唱,笑着指向城角的路,和谐的气氛在醉意中显得格外清晰。

注释:

  • 木末:树木的尽头。
  • 禅扃:禅院的门。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冲融:温暖而融洽。
  • 参空远:参差错落,远处的景色。
  • 入座雄:映入眼帘,显得雄伟。
  • 俯仰旧游:回顾过去的游历。
  • 琢磨新句:尝试创作新的诗句。
  • 浩歌:高声歌唱。
  • 和气:和谐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历的回忆和对创作新诗的渴望与自谦。诗中的“南明”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象征性的地点,具体背景需进一步考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末时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禅院、小径、阳光、溪水等元素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在回顾过去的游历时,感到一切都如梦似幻,这种感慨与对新诗创作的渴望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艺术追求的谦逊与自省。最后两句以高歌笑指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和谐,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末禅扃小径通”:树木的尽头,禅院的门通过一条小径与外界相连,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杖藜春晚日冲融”:春末时节,阳光温暖而融洽,诗人拄着藜杖行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3. “四围多色参空远”:四周的景色在远处参差错落,色彩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4. “一带溪光入座雄”:溪水的光芒映入眼帘,显得格外雄伟,增添了诗中的动态美。
  5. “俯仰旧游浑似梦”:回顾过去的游历,一切都像梦境一般,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6. “琢磨新句愧难工”:尝试创作新的诗句,却感到难以达到完美,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谦逊。
  7. “浩歌笑指城隅路”:高声歌唱,笑着指向城角的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
  8. “和气分明醉眼中”:和谐的气氛在醉意中显得格外清晰,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俯仰旧游浑似梦”,将过去的游历比作梦境,形象生动。
  • 拟人:“一带溪光入座雄”,将溪光拟人化,赋予其雄伟的特质。
  • 对仗:“四围多色参空远,一带溪光入座雄”,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末时节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历的怀念、对新诗创作的渴望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艺术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木末禅扃:象征着幽静与超脱。
  • 春晚日冲融:象征着温暖与和谐。
  • 四围多色参空远:象征着丰富与深远。
  • 一带溪光入座雄:象征着动态与雄伟。
  • 俯仰旧游浑似梦:象征着回忆与梦幻。
  • 琢磨新句愧难工:象征着艺术追求与自谦。
  • 浩歌笑指城隅路:象征着豁达与乐观。
  • 和气分明醉眼中:象征着和谐与清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木末禅扃”指的是什么? A. 树木的尽头 B. 禅院的门 C. 小径 D. 阳光 答案:B

  2. “春晚日冲融”中的“冲融”是什么意思? A. 温暖 B. 融洽 C. 明亮 D. 柔和 答案:B

  3. 诗中的“俯仰旧游浑似梦”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失望 D. 对艺术的追求 答案:B

  4. “琢磨新句愧难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自信 B. 自满 C. 自谦 D. 自负 答案:C

  5. 诗中的“和气分明醉眼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向往? A. 自由 B. 和谐 C. 清晰 D. 醉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题南明》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姜特立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自省,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相关查询

【中吕】喜春来_亲登华岳悲 【中吕】红绣鞋_赠美妓手掌 【双调】落梅引 【中吕】朝天曲 【双调】清江引_咏秋日海棠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中吕】普天乐_水挪蓝,山 【双调】得胜令 【越调】天净沙_昨朝杨柳依 雁儿落兼得胜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都坑 业字旁的字 悦人耳目 用心竭力 入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讨详 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为德不卒 别无它法 金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乞穷俭相 飞贼 摊还 逆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