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5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55:59
入建平界二首
——杨万里
漂水南头接建平,
丫头儿子便勤耕。
疏麻大豆已前辈,
荞麦晚菘初後生。
席卷千山为一囿,
天怜春种赐秋成。
不如老圃今真个,
樊子何曾透圣扃。
在漂水的南边连接建平,
丫头的儿子正在辛勤耕作。
稀疏的麻和大豆已是前辈作物,
而荞麦和晚菘则是刚刚长出的。
虽说将千山卷入一个园子,
上天怜悯,春天播种,秋天就能丰收。
不如老园子现在的确切,
樊子(樊哙)何曾洞悉圣门(孔子之道)。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江西,因其作品的清新自然和生动形象而闻名。杨万里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农村生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入建平界二首》创作于杨万里游历之际,表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感受到农民勤劳的生活状态以及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传统农业的热爱与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
本诗通过描绘农田的生长景象,展现了农村的自然美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诗的开头以“漂水南头接建平”引入,直接点明地理位置,拉近了读者与诗人所处环境的距离。接下来的“丫头儿子便勤耕”,则通过生活细节展示了农民的勤劳,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
诗中“疏麻大豆已前辈,荞麦晚菘初後生”,通过对比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多样性。紧接着“席卷千山为一囿”,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自然的广阔和无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不如老圃今真个,樊子何曾透圣扃”,则隐含了对传统农业的怀念与珍视,樊子(樊哙)作为历史人物,象征着对治国理政的理想与追求,诗人用他来反思现实中的圣门与真切的田园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强调勤劳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对传统农业的珍视与对理想田园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中“丫头儿子便勤耕”表达了什么?
A. 农民的懒惰
B. 农民的勤劳
C. 农民的富裕
答案:B
“席卷千山为一囿”中“席卷”的意思是?
A. 撒播
B. 包围
C. 消灭
答案:B
樊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传统农业
B. 历史人物
C. 理想与追求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