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监饷四物各以一绝答之·鲟鲊》

时间: 2025-04-26 21:40:33

诗句

肉未为奇骨最奇,透明玛瑙碎琉璃。

老饕不奈残牙齿,却爱桃花软玉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33

原文展示:

肉未为奇骨最奇,透明玛瑙碎琉璃。老饕不奈残牙齿,却爱桃花软玉脂。

白话文翻译:

这道菜的肉并不是特别奇特,而是它的骨头最为珍奇,宛如透明的玛瑙,碎裂的琉璃一般。即使是年老的美食家,牙齿已经不再锋利,却仍然钟爱那如桃花般柔软的脂肪。

注释:

  • 肉未为奇:肉并不算特别。
  • 骨最奇:骨头却是最为珍奇的部分。
  • 透明玛瑙:形容骨头的透明和美丽。
  • 碎琉璃:比喻骨头的质感。
  • 老饕:指年长的美食家。
  • 不奈残牙齿:指年纪大了,牙齿不再利落。
  • 桃花软玉脂:比喻食物的脂肪如桃花般柔软,富有滋味。

典故解析:

“老饕”在古代指爱吃的人,常用来形容美食家。桃花常常象征柔美和春天,形容食物的细腻与美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生活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食材品质的重视,表现了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鲟鲊这一美食的独特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肉未为奇骨最奇”点明了主题,肉虽然平常,但骨头却是其精华所在,给人以意外的惊喜。接下来的“透明玛瑙碎琉璃”则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骨头的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同时,诗中提到的“老饕不奈残牙齿”,突显了美食的魅力,即使是年老的美食家也难以抵挡诱惑,表现了美食超越年龄的吸引力。最后一句“却爱桃花软玉脂”以桃花和软玉比喻食物的细腻和美味,传达出诗人对美味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美食赞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展现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肉未为奇:强调肉并非独特之处。
  2. 骨最奇:骨头才是这道菜的精华。
  3. 透明玛瑙:形容骨头的美丽和质感。
  4. 碎琉璃:进一步强调骨头的美丽。
  5. 老饕不奈残牙齿:即使是年长的美食家,也难以抵御美味的诱惑。
  6. 却爱桃花软玉脂:美味的脂肪如桃花般柔软,令人无法抗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骨头比喻为玛瑙和琉璃,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鲟鲊的描写,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展现了古代饮食文化的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鲟鲊:象征珍贵的美食,体现了饮食文化。
  • 玛瑙:象征美丽和高贵。
  • 桃花:象征柔美和春天,寓意美味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饕”指的是: A. 年轻人
    B. 美食家
    C. 厨师

  2. 诗中“骨最奇”的意思是: A. 肉是奇珍
    B. 骨头最为珍奇
    C. 骨头不重要

  3. 诗中提到的“桃花软玉脂”是用来形容: A. 食物的硬度
    B. 食物的柔软和美味
    C. 食物的颜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东坡肉》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方岳的《鲟鲊》与苏轼的《东坡肉》,两者都表现了对美食的热爱,但方岳更侧重于骨头的珍奇,而苏轼则强调肉质的美味。两首诗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美食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美食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湖南孙漕四首 无题 其二 和人乞朱樱十首 舟中风便 为老人寿苏盐 挽刘学谕玗 满庭芳(丁未生朝和韵酬表弟武公望) 暮春偶成四首 丑奴儿(庆邓彦鳞生子) 立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扬眉奋髯 辗转相传 校迹 连阡累陌 责买 幾字旁的字 轨模 折文旁的字 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庶妃 惨景 浑浑噩噩 才结尾的成语 无拘无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