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闻哭》

时间: 2025-04-27 08:24:21

诗句

冬温春疫早,死者晨满街。

但闻哭子悲,不闻哭母哀。

老慈爱益深,壮刚气则乖。

嗜欲夺天性,情恩占妻孩。

诗三百具存,声已亡南陔。

人情古不美,况复嗟今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4:21

原文展示:

闻哭
作者: 王令 〔宋代〕

冬温春疫早,死者晨满街。
但闻哭子悲,不闻哭母哀。
老慈爱益深,壮刚气则乖。
嗜欲夺天性,情恩占妻孩。
诗三百具存,声已亡南陔。
人情古不美,况复嗟今哉。

白话文翻译:

冬天温暖,春天疫情来得早,街上清晨就满是死者。
只听见孩子的哭声,却听不到母亲的哀痛。
老人的慈爱愈加深厚,壮年人的刚强却显得乖张。
人们的欲望剥夺了天性,情感的恩怨占据了妻儿。
《诗经》中的三百首诗都保存完好,唯独南方的声音已然消失。
人情在古代就不美好,如今更是令人叹息。

注释:

  • :指天气温暖。
  • 春疫:春天的瘟疫,暗指流行病。
  • 晨满街:指早晨时分,街上满是死者。
  • 哭子悲:指孩子哭泣的悲伤。
  • 哭母哀:指母亲的哀痛,意指在悲剧中母亲的哭声更为沉重。
  • 老慈爱:指老年人的慈爱愈加深厚。
  • 壮刚气则乖:指壮年人的刚强气概则显得反常。
  • 嗜欲夺天性:指人们的欲望剥夺了本性。
  • 情恩占妻孩:指情感的恩怨占据了对妻子和孩子的情感。
  • 诗三百:指《诗经》中的三百首诗。
  • 亡南陔:指南方的诗声消失。
  • 人情古不美:指古代人情就不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韶,号澹庵,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活动于南宋。王令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反映了社会动乱、疫情蔓延以及人们情感的冷漠。王令通过对比古今人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闻哭》通过对比古今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冬春交替时节,疫情的蔓延带来了生死的悲剧,街道上充满了死者,令人痛心。诗中提到“只闻哭子悲”,强调了在这种悲惨的环境中,孩子的哭声尤显悲痛,但母亲的哭声却显得沉默,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母亲在苦难中被遗忘的无奈和绝望。

接着,诗人通过对老年人和壮年人的描写,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老年人的慈爱愈加深入,而壮年人的刚强却显得乖张,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在苦难中失去的天性和本性。人们的欲望夺走了纯真,感情的纠葛占据了家庭,造成了情感的扭曲。

“诗三百具存,声已亡南陔”,通过提到《诗经》,诗人感叹古代的诗歌仍然保存完好,但人们的情感却在变迁中消逝,表现了他对人情冷漠的悲哀与失望。最后一句“人情古不美,况复嗟今哉”则是对古今人情的总结,表达了对人性丧失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冬温春疫早,死者晨满街。
    描绘了疫情来袭时的悲惨景象,冬季的温暖与春季的疫情形成鲜明对比,死者的数量令人震惊。

  2. 但闻哭子悲,不闻哭母哀。
    通过对比,突显孩子的哭声悲痛,而母亲的哀痛被忽视,反映出社会对母爱的冷漠。

  3. 老慈爱益深,壮刚气则乖。
    讲述老年人的慈爱愈加深厚,而年轻人的刚强却显得反常,这种反差揭示了人性的扭曲。

  4. 嗜欲夺天性,情恩占妻孩。
    表达了欲望对人性的剥夺,情感的纠葛困扰着家庭,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复杂。

  5. 诗三百具存,声已亡南陔。
    提到《诗经》的保存与人声的消逝,表现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对人情冷漠的失落。

  6. 人情古不美,况复嗟今哉。
    结束语感慨古代人情的不美好,今时更是令人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古今人情的对比,突显出情感的变化。
  • 排比:通过对老人与壮年人情感的描写,形成排比结构,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反讽:通过对比孩子与母亲的哭声,反映出人性的冷漠与社会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情冷漠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性光辉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唤起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反思当今社会中情感的缺失。

意象分析:

  • 冬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死者:象征着疫情带来的无情与悲痛。
  • 哭声: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对生命的哀悼。
  • 老人与壮年人:象征着不同年龄段对情感的不同理解与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冬温春疫”是指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暖和
    C. 春天的疫情
    D. 夏天的炎热

  2. 诗人通过对比孩子与母亲的哭声,想表达什么? A. 母亲更悲伤
    B. 孩子更悲伤
    C. 社会对母亲的忽视
    D.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3. 诗中提到的《诗经》象征着什么? A. 古代文化的消逝
    B. 诗歌的美好
    C. 对人情的批判
    D. 古代的情感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 《静夜思》(李白)
    描绘了思乡之情,与人情的思考相呼应。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人情的冷漠,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 《无题》(李商隐):在对情感的描写中,也表现了对人性深处的探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令诗集》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与研究资料。

相关查询

渔歌子 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别本文卿作又新) 踏莎行(咏汤) 庆清朝 菩萨蛮·蕊香不恋琵琶结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 菊日寓义兴,与王觉轩会饮,酒中书送白廷玉 声声慢(寄叶书隐) 蝶恋花(陆子方饮客杏花下) 长亭怨(为任次山赋驯鹭) 西江月·花气烘人尚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洁己爱人 乚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积羞成怒 好梦难成 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典三坟 绞丝旁的字 窃衣取温 鼻字旁的字 生号 岩骨 博喻 缶字旁的字 学校教育 穷凶极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