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32
湘潭口号
作者: 李星沅 〔清代〕
暮云亭子接朝云,
行过昭潭百里分。
十四年前江口泊,
酒楼筝笛不堪闻。
傍晚的云朵与清晨的云彩相接,
走过昭潭,已分隔百里。
十四年前我曾在江边停泊,
酒楼里的筝声和笛声令人难以忍受。
作者介绍:李星沅,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李星沅在旅途中对故乡湘潭的回忆,反映出对时间流逝和往事的感慨。
《湘潭口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记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湘潭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以“暮云亭子接朝云”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景象,表现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交替。接着“行过昭潭百里分”则引入了空间的概念,暗示着离乡的遥远与孤独。最后两句回忆起十四年前的江口泊,酒楼中的音乐声虽然美好,但在此时却变得让人难以忍受,突显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落寞之间的强烈对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怀旧的情绪。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昭潭”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个地名
C. 一种植物
D. 一座山
“酒楼筝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愉快
B. 难以忍受
C. 无所谓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星沅的《湘潭口号》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星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则通过对亲人的思念来展示情感的深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