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出塞曲八首 其六》

时间: 2025-07-27 21:52:14

诗句

边庭新应募,胡虏旧知名。

耻作千夫长,身为万里城。

晓趋青海战,夜度黑山兵。

誓肘黄金郎,蹉跎竟不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52:14

原文展示:

边庭新应募,胡虏旧知名。
耻作千夫长,身为万里城。
晓趋青海战,夜度黑山兵。
誓肘黄金郎,蹉跎竟不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士兵的情景。新招募的士兵在边境驻守,面对的是早已声名在外的敌军。诗人感到羞耻,自己只是个千夫长,却身处于万里长城之下。清晨出征青海,夜晚则渡过黑山与敌军交战。虽然立志要为国家效力,决心如黄金般坚决,但最终却未能实现理想,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注释:

  1. 边庭:指边疆的营地或防线。
  2. 胡虏: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对立。
  3. 千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一个职务,负责指挥一千人的队伍。
  4. 万里城:指长城,象征着守卫边疆的责任与使命。
  5. 晓趋:清晨出发。
  6. 青海:指青海地区,历史上常有战事。
  7. 黑山:指敌军侵扰的地方。
  8. 肘黄金郎:表达决心,誓言如黄金般坚定。
  9. 蹉跎:形容时间的推移与理想的落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边塞生活与战争场景,展现了士人对国家与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

在明代,边疆的战事频繁,士兵的生活极为艰苦,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士兵们的心声与理想,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出塞曲八首 其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士兵在边疆战斗的艰辛与无奈。开头两句点明了新兵的身份与敌人的强大,这种对比突显了士兵的渺小与无力。接下来的“耻作千夫长”,表达了士兵的自卑与不甘,他们渴望为国家立功,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

“晓趋青海战,夜度黑山兵”描绘了士兵日夜奔波的劳苦,以及与敌交战的紧迫感。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士兵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尽管他们发誓要为国尽忠,但常常事与愿违,最终只能空留遗憾。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让整首诗充满了沉重的情感,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庭新应募:新招募的士兵在边疆服役,说明了他们的身份和处境。
  2. 胡虏旧知名:敌人是早已有名的胡族,暗示了战争的艰难与危险。
  3. 耻作千夫长:士兵感到羞愧,认为自己的地位不够高。
  4. 身为万里城:身处长城,象征着守卫国家的重任。
  5. 晓趋青海战:清晨出发去青海战斗,表现出战争的紧迫性。
  6. 夜度黑山兵:夜晚穿越黑山,说明士兵活动的艰辛。
  7. 誓肘黄金郎:发誓要像黄金一样坚定,表达忠诚。
  8. 蹉跎竟不成:尽管努力,但最终未能实现理想,感到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和意义相对称,如“晓趋青海战,夜度黑山兵”。
  • 比喻:将士兵的决心比作黄金,强调其坚定不移。
  • 反转: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形成情感上的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士兵的辛劳与理想,反映了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庭:象征着战斗与守卫的责任。
  • 胡虏:代表敌人,显示战争的威胁。
  • 万里城:象征着国防的坚固与重要性。
  • 黄金郎: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决心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对边境的新兵有哪些情感?

    • A. 自豪
    • B. 羞耻
    • C. 无奈
    • D. 愤怒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胡虏”指的是_____

  3. 判断题:诗中“晓趋青海战”意指士兵在清晨出征。

答案:

  1. B
  2. 少数民族
  3.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士兵的生活与理想。
  • 高适的《塞下曲》:展现边塞生活的豪情与悲壮。

诗词对比:

  • 比较江源与王昌龄的作品,探讨两位诗人对边疆士兵的不同情感表达与风格特征。江源更侧重于士兵的内心挣扎,而王昌龄则更多表现出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边塞诗选》

相关查询

题梨岭冯唐调 望海 送别邹仪可司马归东粤 临高台 怀仙 赠李十四四首 其三 赠李十四四首 其一 别人四首 其一 幽居 寺中观卧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晓答 反犬旁的字 一枝一叶总关情 走字旁的字 阴岭 斤字旁的字 遮天压地 老成炼达 卤字旁的字 坐窝子 包含岩的词语有哪些 埋没人才 阿党比周 龜字旁的字 继绝扶倾 地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