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出塞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8 10:20:39

诗句

兵出塞垣通,金鞭指铁骢。

将军下天上,杀气绕湟中。

受命边沙远,防秋鼓角雄。

匈奴犹未灭,何处欲输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20:39

原文展示

出塞三首 其二
作者: 江源 〔明代〕

兵出塞垣通,金鞭指铁骢。
将军下天上,杀气绕湟中。
受命边沙远,防秋鼓角雄。
匈奴犹未灭,何处欲输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出征的场景:士兵们在边塞出征,金色的鞭子指挥着铁色的骏马。将军如同从天降临,周围弥漫着杀气。接受命令的士兵们驻守在遥远的边沙上,警惕着秋天的号角与鼓声。匈奴尚未被消灭,我们又何处去表达我们的忠诚呢?

注释

  • 塞垣:边塞的城墙。
  • 金鞭:指挥的鞭子,象征武器的威严。
  • 铁骢:指强壮的战马。
  • 将军:指负责指挥的军事首领。
  • 杀气:战斗的气息,形容战争的紧张气氛。
  • 湟中:指湟水流域,可能是战斗或驻守之地。
  • 边沙:边境的沙地,形容遥远的战场。
  • 秋鼓角雄:秋风中传来的鼓声和号角声,象征着战争的号召。
  • 匈奴:指当时与中国对立的游牧民族,代表外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其边塞诗闻名。他的诗作多关注军事、边疆和民族关系,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对峙时期。诗人以边塞为题材,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人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出塞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战斗气息与爱国情怀的边塞诗。诗中通过描绘将军和士兵出征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紧张与残酷。首句“兵出塞垣通”直接点明了出征的主题,紧接着“金鞭指铁骢”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出将军的威严与战马的强壮,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氛。

“将军下天上,杀气绕湟中”这两句中,将军的形象几乎被神化,仿佛他是天降的战神,四周弥漫的杀气则暗示着战争的迫近。后面的句子则转向了士兵的角色,强调他们在遥远的边疆守卫,面对秋天的号角与鼓声,时刻准备迎接战斗。

最后一句“匈奴犹未灭,何处欲输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匈奴的威胁犹存,使得士兵的忠诚与牺牲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结尾不仅点明了战争的持续性,也引发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了边疆的壮丽与战争的惨烈,传达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对士兵的敬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饱含激情的时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兵出塞垣通:士兵们从边塞的城墙出发,准备出征,显示出出征的紧迫感。
  2. 金鞭指铁骢:用金鞭指挥强壮的战马,象征着将军的威严与士兵的纪律。
  3. 将军下天上:将军像天神一样降临,强调了他的重要地位和威严。
  4. 杀气绕湟中:四周弥漫着战争的气息,暗示即将到来的战斗。
  5. 受命边沙远:士兵们接受命令,被派往遥远的边境,表明他们的职责与使命感。
  6. 防秋鼓角雄:秋天的号角声响起,象征着战争的号召和警觉。
  7. 匈奴犹未灭:敌人匈奴仍未被消灭,暗示战争的持续性与艰难。
  8. 何处欲输忠:在敌人尚未被消灭的情况下,士兵的忠诚又该如何体现,发人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将军比作“天上”,强调其神圣与威严。
  • 对仗:如“金鞭指铁骢”,形成对称的美感,增强诗的节奏感。
  • 象征:秋天的号角与鼓声象征着战争的召唤与警戒。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忠诚,强调了国家安危的重要性以及对士人忠诚的期待。通过对边关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传达出一种悲壮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塞:象征着国家的边防与安全。
  • 金鞭:象征着指挥与威严,代表了军事的力量。
  • 铁骢:象征着强壮与勇敢,代表了战士的精神。
  • 杀气:象征着战争的氛围,传达出紧张感。
  • 鼓角:象征着战斗的号召,提醒士兵准备迎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鞭指铁骢”意指什么? A. 指挥战马
    B. 形容士兵的勇敢
    C. 描述战争的残酷

  2. “匈奴犹未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期待
    B. 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C. 对敌人的轻视

  3. 诗中提到的“秋鼓角雄”是指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战争的号角声
    C. 士兵的士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写边塞的战争,表现了士兵的英勇与牺牲。
  • 高适《别董大》: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对比

  • 《出塞》与《出塞三首 其二》:两者都以边塞为题材,前者更侧重于士兵的英勇,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紧迫与国家的安危。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融入了历史感与对国家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赠窦家小儿 读老庄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题丘山寺 登广武原 题僧壁 题造微禅师院 题弋阳馆 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翼而飞 杪黍 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犁牛髐角 矢字旁的字 疏亲慢友 领状 建之底的字 胸襟坦荡 色字旁的字 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夏 巛字旁的字 垂拱之化 心痒难抓 引树 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